商品資料

當耶穌再來

作者 : 大衛.鮑森

出版社 : 以琳書房

商品語言: 繁體

裝訂: 軟精裝

貨品尺寸/規格:15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吳美真

出版日期: 2010/09/01

頁數: 320頁

適用分類: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24 NT$36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試閱下載
分享:

在這個高度關切末世的時代,你對基督的再來有正確的認識嗎?
我們應當如何預備自己?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在等候基督的再來。祂將降臨全世界,還是只降臨一個地方?祂將很快且突然地再來?還是在清楚的徵兆出現之後才會再來?祂回到地上後要成就什麼大事?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成就這些事?

大衛.鮑森釐清了這些問題,以及其他有關耶穌基督回到世上的諸多重要問題,並且提供了深入的洞見。他以一種詮釋啟示錄的新方法為基礎,詳細探討了充滿爭議性和誤解的「被提」(Rapture)主題,並揭示了「千禧年」的真正意義。

大衛.鮑森 David Pawson

是享譽國際的聖經權威教師和牧者,他委身於一個建造英國和其他國家之教會領袖的巡迴事工,藉由基督教節目的播出而聞名世界。

他的著作甚多,包括:《如何帶領初信者:屬靈接生學》(The Normal Christian Birth,以琳書房出版)、《通往地獄的不歸路》(The Road to Hell,以琳書房出版)、《一次得救,永遠得救?》(Once Saved, Always Saved?暫譯);他廣受好評的聖經教學DVD則有「新約綜覽」、「舊約綜覽」(GOOD TV好消息衛星電視台出品)。
目錄
前言
吸引人的未來
第一部 耶穌即將再來
Ch01.  耶穌再來的意義
Ch02.  確定我們已經準備好

第二部 啟示錄之謎
Ch03.  不同的見解
Ch04.  啟示的本質
Ch05.  各種詮釋派別
Ch06.  目標感
Ch07.  結構的分析
Ch08.  內容摘要
Ch09.  基督的中心地位
Ch10.  研究啟示錄的獎賞

第三部 闡述「被提」
Ch11.  新教義
Ch12.  聖經的事實
Ch13.  可疑的說法

第四部 千禧年迷思
Ch14.   共同的失望
Ch15.   基本的經文(啟示錄第二十章)
Ch16.   啟示錄之外的其他參考經文
Ch17.   哲學問題
Ch18.   不同的見解
Ch19.   個人的結論

第2章 確定我們已經準備好

    為什麼我們被告知這麼多有關耶穌再來的訊息?我們對這件事的認識,多於對聖經預言的其他未來事件的認識,而必然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這一點。

    另一方面,為什麼我們沒有被告知更多這方面的訊息?發人深省的暗示留下許多無解的疑問。我們想要知道許多奧祕,卻無從知曉。

    必然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知道和不知道某些事;必然是為了某個目的,我們現在知道一切必須知道的,不多也不少。

    這個目的是一個實際的目的。簡言之,就是為耶穌的再來作好準備
    神賜給我們有關未來的啟示,是為了影響現在。這不是為了滿足心裡的好奇,而是為了激發道德的一致性;不是為了提供訊息,而是為了激勵。

    我們靠著盼望活下去。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說:「希望永遠在人心中跳動。」(Hope springs eternal in the human breast)未來在我們裡面影響了現在。我們相信未來會發生的事,大大影響了我們現在的行為。

    對基督徒而言尤其是如此,因為對他們而言,盼望是確信會發生的事,而不是一廂情願的渴望(elpis這個希臘字指出了這種明確的把握)。罪人比較受到過去思想和身體習慣的影響,聖徒比較受到未來的影響,並且帶著被聖靈所點燃的盼望(參考羅馬書八章23~25節)。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這種盼望是一股穩定的力量,是「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六章19節)。

    基督徒是屬於明天的人。他們是新世代之子,而這個新世代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有一天將降臨全世界。他們尋找、期盼這個宇宙性的拯救,並且為此而活。他們可說是「離棄偶像,歸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祂兒子從天降臨,就是祂從死裡復活的─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忿怒的耶穌」(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9~10節)。

    神曾多次應許差遣祂的兒子回來完成這項救贖工作。但是,應許總是伴隨著訓誡。祂的子民必須為救主的歸來作好準備。

在新約裡,基督再來的盼望是在當前這個邪惡世代過敬虔生活的主要動機。比聖經其他書卷包含更多預言的啟示錄,甚至也有這個實際的目的─不是讓讀者知道未來將發生什麼事,而是讓他們作好準備,迎接未來將發生的事。

    我們只有現在這個時間為未來作好準備。延遲就是冒太遲之險。
    那麼,我們如何為耶穌的再來作好準備?作好這種準備有七個方法。

推薦

大衛.鮑森牧師是一個滿有恩膏、非比尋常的聖經教師。他一生致力於挑戰基督徒研讀聖經。他渴望激勵我們進入神在聖經中所啟示的話語裡,謹慎思想我們所信的是什麼。他對聖經深具權威的洞見以及扎實的教導,為今日的基督教會提供了最深切穩妥的裝備。
 
巴柝聲(Ross Paterson)牧師
安提阿事奉團/中國教會支援使團(AM-CCSM)國際負責人

 
前言
寫這本書的期間,我在兩場喪禮中講道。自從展開巡迴事奉以來,我很少有這種經驗。一場喪禮是為我岳母舉行的,她過世時是九十八歲。另一場喪禮是為我女兒舉行的,她在幾個月後離開人世,得年卅六歲。不論生前或死時,這兩人都相信耶穌是她們的主和救主。
 
在這兩場喪禮中,我都談到她們當前的處境。她們有完整的意識,能夠彼此溝通(雖然不能和我們溝通)。最重要的是,她們正在歡享耶穌的同在。
 
但是,我繼續談到她們未來的展望。有一天,她們將擁有新身體,這個身體既沒有脆弱、易碎的骨頭,也不會得到引發敗血症的白血病。但她們必須等到回來住在地上時,才會得到這個新身體。這不是靈魂的「輪迴轉世」,因為她們回來時還是她們自己,那只不過是她們肉體的「復活」。
 
這件事發生在主「親自從天降臨」的時候(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6節),因為神「必將他們(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與耶穌一同帶來」(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4節)。這件事是基督徒未來盼望的核心,且讓他們的盼望焦點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轉移。
 
新約很少談到緊接在我們死後所發生的事。雖然基督徒死後「上天堂和耶穌在一起」(即使非信徒向孩子解釋死亡時,也敢使用這種說法),但這不是使徒主要安慰的所在,因為天堂只是一間等候室!最重要的時刻將是已經死去和仍然活著的眾信徒被提,然後「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7節)。
 
然而,這件事不是發生在天上,而是發生在地上;或者,剛開始是發生在地的上方,發生在空中,在雲裡(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7節)。如果我們緊接在死亡後的命運是在天上,那麼,我們最終的命運將是在地上,雖然到那時我們和地球將已經徹底被更新再造,恢復到原先的狀態。
 
基督教是一個非常「腳踏實地」的宗教。它始於人子來到地上,然後因著聖靈被差遣到地上而得以持續下去;其最終的結局就是天父改變了住址(原本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祂的帳幕、祂的居所將「在人間」(啟示錄廿一章3節)。最後(也是真正的開始),不是我們去到天上和祂同住,而是祂來到地上和我們同住。
在這件事發生之前,耶穌必須再來。在歷史終結之前,祂在地上還有一些任務必須完成。這是《當耶穌再來》這本書的基本主題,它被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印了一些讀者可能已經讀過的一本小冊子:《耶穌再來釋意》(Explaining the Second Coming,暫譯)。我很感激兩個出版公司同意分享這份資料。它代表了我針對這個主題所傳講的信息。因著顧及本書的篇幅及宗旨,我必須刪掉和這個主題有關的爭議,只保留我的結論;我相信,這是我們在講道時應該做的。激發信心的並不是推測性的意見,而是充滿信心的宣告。然而,許多人問我如何得到這種堅定的信心。本書嘗試藉著分享我在研究過程中的想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因此,在風格、內容和字彙上,這部分和本書其餘部分截然不同。如果第一部分是煉乳,那麼其餘部分就是碎肉!
 
第二部分是介紹啟示錄,新約裡惟有這卷書以耶穌再來為主題。我的目的不是寫評論,雖然我面對了許多謎題和問題,且希望能夠釐清它們。我希望詳盡的論述可以讓讀者熟悉這些讓許多人倍感威脅的經文。我希望他們的反應將是:「噢,現在我明白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第三部分探討現今所謂「被提」(the rapture)這件事的一個主要差別。在某個時候被教導基督再來之事的基督徒,多半被告知要隨時期待基督再來,而且祂將在「大災難」爆發之前,帶領信徒離開這個世界。我必須說明,為什麼我相信這是一種錯誤和危險的假設。
 
在第四部分,我將一頭栽入神學上的「地雷區」!「千禧年」(millennium)已經引發了許多討論和分裂,以致許多基督徒甚至不想再聽到這個詞。不幸的是,在這件事上知道自己不相信什麼的人,多於知道自己相信什麼的人。我相信主要的原因就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沒有包括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教會普遍持有的看法,即「傳統前千禧年論」(classic premillennialism)。我確信這種看法的時間已經到來,而我不會因為熱烈支持這種看法而道歉。
爭議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任何在著作中探討地獄、浸禮和男性領導者的人,必然都會引發爭議)。但是,我不是為了引發爭議而引發爭議的。在本仁約翰(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中,我最認同的角色就是「勇於追求真理先生」(Mr. Valiant-for-truth)。這不表示我認為自己是惟一認識這個真理的人,或者自己一直能夠了解這個真理。然而,我發現誠實的辯論會讓我(以及意見和我相左者)的想法更加敏銳和清晰。
 
而我不認為這方面的差異會使信徒有正當的理由分裂。我想到另一位作家的真知灼見:「假使你不相信,難道我們這些倚賴同一位救贖者、從同一位神而生、裡面住著相同的聖靈、同被納入基督的身體、被交付相同的福音、被同一個魔鬼攻擊、被同一個世界仇視、被救離同一個地獄,並註定得到相同榮耀的人─難道我們這些擁有如此眾多共同點的人,因為在這件次要的事上意見分歧,就容許彼此在心裡和服事上是對立的?神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參考諾曼.道第(Norman F. Douty)的《基督的再來有兩個階段嗎?》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