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各種宗教、哲學、新思想都證明無法滿足人心,你卻將在本書發現一個觀念,它能在當今世代滿足人心的渴望。
作者揭露神國的真實和大能,挑戰你的思想觀念,使你脫離原來在宗教上的關注,轉而看清那最重要的寶藏:神的國度。你將明白神的國度如何與你的生活切身相關,並且了解宗教為何無法滿足人心、神國在當今和未來如何影響我們,及耶穌所傳信息的原意。
劉曉亭牧師講解影片
擁有許多恩賜,是激勵人心的國際知名講員、暢銷作家和企業顧問。走遍世界,麥斯.蒙洛博士所談論的重要議題,影響了人類、社會和靈命發展的每一個層面。他是巴哈馬國際信心事工(Bahamas Faith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的創辦人兼總裁,該機構的總部位於巴哈馬拿索市。他畢業於歐若‧羅伯茲大學(Oral Roberts University)和土爾沙大學(University of Tulsa),並獲頒歐若‧羅伯茲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著有《了解你的內在潛能》、《神國新發現》、《認識天國法則》、《神偉大的計畫》、《迎向改變》、《活出男人本色》、《活出女人真我》、《你也可以成為領袖》(以上中文版皆由以琳書房出版)等書。蒙洛博士和他的妻子露絲(Ruth)以研討會講員的身分在全世界旅行,育有兩名子女克莉莎(Charisa)和凱羅(Chairo)。
獻辭
致謝
前言
序
介紹
第1章 發現人的起源與目的
第2章 國度觀念新發現
第3章 君王和神國的來臨
第4章 耶穌的任務:復興神的國
第5章 天國的好消息
第6章 僕人君王的國度
第7章 君王、先知和國度
第8章 國度的優先次序
第9章 認識神國的觀念
是國民,不是宗教教友
此外,神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體的國民,不是宗教的會友。若要掌握耶穌基督有關天國的信息,一定要認識這一點。神的國是一個政府和國家,因此它的國民不是宗教組織的會友。事實上,主從來無意要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和君王的人被稱為基督徒。或許你會被這句話絆倒,納悶我怎會寫出這個句子。問題在這裡:基督徒這個詞挾帶太多的包袱。它指一整群人,其中有些人與神的國沒有關係。這個詞已經變成一個「宗教」用語,缺乏與神國有關的深遠涵意。國度是建立在法理的觀念上,那觀念被延用在百姓身上,賦予他們君王所保證的權利與特權。
歸入某些宗教團體的人(包括基督徒)把自己看作是那個團體的會友,認為自己與那個組織或團體有宗教上和屬靈上的關係。例如,「基督徒」一詞指一個人忠於或贊同基督教的信仰,且他的裡外都符合這個信仰(宗教實體)的要求。
然而,國度的觀念與宗教的觀念不但截然不同,還是相反的。所有的國度都是由一個君王和國民所組成。基本上,國民身分具有法律的實質;國民擁有君王和政府立憲委任所保護的權利與特權。有太多的基督徒只是宗教人士。天國的公民是合法的百姓。合法的意思是一個人若藉著聖靈重生,便能在天國裡擁有公民的權利和祝福。我們必須從宗教的思想模式中被釋放出來,重新調整思路,表現出有君王尊嚴的思考模式。宗教人士沒有權利,合法的百姓卻有。神永遠渴望祂的兒女,就是祂國度裡的百姓,擁有合法的權利,作祂家中的一份子。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公民身分永遠被看作是一種特權,且通常只保留給生在那國的人,雖然在某些特別的情形下,政府當權者會授予某人特殊恩典,使他成為該國的公民。如同身為兒子則必然有與生俱來的權利,擁有公民身分也是如此。在耶穌裡,神把那些寶貴的權利賜給凡信靠祂的人: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三章20~21節)
最初,基督徒這個名稱是外邦人用來貶低跟隨基督之人的一個用語,雖然歷代以來,信徒普遍接受這個詞(其字面的意思是「小基督」),並且以這個稱呼為榮。但是,「基督徒」一詞在經文裡只出現過兩次(使徒行傳廿六章28~29節;彼得前書四章16~17節)。
請容許我強調,我不是否定過去兩千多年來,這個身分在基督徒的生命和基督教歷史中所起的作用與價值。我所關心的是它所帶出的有限宗教涵意,使很多人不能專注在神國最初的目的、任務和使命。「基督徒」一詞使人在心理上有一種傾向,把人定位在宗教模式上,並且限制了神國的真理與事實。
聖經用這幾個詞來指人與神的關係:僕人(「大使代表」的另一個用詞,猶如政府的大使)、聖徒、使者、神的兒子、天上的國民、王、神手中的工作、神的兒女。其他還有一些沒有正式用來指基督徒的親密稱呼。耶穌基督和使徒們從來不曾給我們基督教這個用語。「基督徒」也不應該是我們擁有的一個頭銜或標籤,它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表現出「基督樣式」的本質。本質上,「基督徒」應該是一種描繪,藉著我們的生命展現出天國的文化。這就是早期的人因看見初代信徒的生活方式、大能、勇氣和基督般的權柄,因此稱他們為基督徒的原因。
不論對或錯,大部分的非信徒按照他們所認為的,對基督徒有一定的看法。如果我們不小心,會太過按照他們的看法,掉入想要活出他們的期待的陷阱裡。我們應該停止努力嘗試活出「基督徒」的樣式,和一切與這個詞有關的錯誤假設。相反地,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活出神的兒女、弟兄姊妹和天國百姓的樣式。
關係或宗教
這是耶穌的浪子比喻背後的真理。在那個比喻裡,一個年輕人提早取得家產,過著不敬虔的生活,浪費他的產業。後來他窮困、飢餓,甚至落到在豬圈裡餵豬的地步。於是他決定回家,盼望他父親能接納他作僱工。然而,他一到家,他父親用喜樂和敞開的膀臂接待他,並恢復他在家裡的地位(參考路加福音十五章11~24節)。這位父親要的是他的兒子回家,不是一個僕人。
這就是神所要的。祂要的是兒子,不是隸屬祂的庶民;祂要的是屬天的國民,不是基督徒;祂要的是關係,不是宗教。
隱藏的寶物
那位老女士好像穿著七層衣服。雖然她戴著手套(那手套已經用了一輩子了),她的手指仍然露在外面。她推著一台老舊的購物推車,那推車似乎是她可移動的家。她的生活完全依靠天氣的好壞。她的臉顯露出多年生命的滄桑。她彎著腰,注視著垃圾桶,在裡頭尋找被社會上比較幸運的人所丟棄的食物來維持她的生命。
突然,她從桶子裡直起身來,大聲喊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她的姆指與食指之間捏著一顆珍珠。
我向她跑去,問她是否需要我的幫助。她滿有自信地微笑著,然後搖搖頭。從她那樣的生命,我沒有一點的期待。然後,她開始告訴我她生命的故事。直到如今,那故事仍然深深影響著我。
她告訴我她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出生之前,她祖父已經留下一大筆財產給她。在嬰兒時期,一場大火燒毀她的家──就是她現在所站,放圾圾桶的地方。結果她家失去一切,包括她祖父用來放寶物的箱子。每天,她來到那個地方尋找寶物。許多知道她故事的人會施捨她,給她衣服穿和剩菜吃。但她說,她知道如果找到那個寶物,就能滿足一切所需,且能重新購買她家所失去的所有財產,和重建被燒毀的房子。
今天是她幸運的日子──她找到那個寶物了!許多年來,她只聽說那寶物,和對那寶物的描述。現在,她實實在在地擁有那寶物。從那天開始,她的生命改變了,她也不再尋找。她重新獲得生命的地位與身分,她的生命也不再為那個寶物而掙扎。
那是一粒珍珠。願您在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珍珠。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十三章44~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