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什麼是歷史神學--從歷史視角理解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塑造

作者 : 吳國安

出版社 : 校園書房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6 X 22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 192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261 NT$330 折扣: 7.91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戴上歷史的眼鏡,洞悉神學的演進

基督教是天啟的信仰,也是歷史的信仰。
唯有通過歷史,我們才能立體呈現天啟的信仰。
這兩句話,正總結了歷史神學的精神。而在本書中,作者搭建起歷史與神學的橋梁,展開了教會歷史的卷軸,帶我們回到基督教最初的五百年,看見早期教會的外在壓力、內在衝突、文化環境,更看見在神的護佑中,在護教士、教父們的奮鬥中,三一論、基督論、救恩論如何形成。

在基督教初期的五百年,有身受柏拉圖與斯多葛影響的游斯丁、寫下五卷《駁異端》的愛任紐、具律師作風的特土良、有原創思想的奧利金、力抗亞流派的亞他那修、完成亞他那修事工的加帕多加三教父、正統基督論創始者區利羅與集大成的奧古斯丁,他們或在書房中、或在會議中、或在爭辯中、或在被流放的途中,努力建構出正統的神學。即便在這些人當中有些太靠近希臘哲學,或是人格有嚴重缺陷,但藉著他們,神仍在歷史中啟示祂自己。

本書將幫助你:

✓ 理解早期教會面臨的挑戰與爭議
✓ 認識正統教義形成的歷史脈絡
✓ 深究聖經、神學、歷史之間的關係
✓ 加深對現代信仰實踐的認識

無論你是:神學院學生/牧者/教會領袖/對信仰歷史感興趣的基督徒,本書都將為你打開一扇嶄新的視窗,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信仰的根源。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在古今對話中重新認識我們的信仰傳統。當你闔上本書,你將會發現:歷史不再是遙遠的過去,而是照亮現在、指引未來的明燈。

※ ※ ※ ※ ※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退休教授
林鴻信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孫寶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客座教授
彭盛有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專任教授暨學術發展中心主任
謝木水 新加坡神學院第七任院長

誠摯推薦


#神學人
吳國安博士
台北人。12歲時信主受洗。他是歷史學碩士、宗教研究碩士,並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取得神學博士,學位論文為 The Concept of History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
他是母會重生禮拜堂的長老,過去 13年曾在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新加坡神學院和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任教,2023 年8月開始在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擔任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助理教授和台灣基督教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台灣教會史等科目,志在神學課中增加歷史廣度,在歷史課中注入神學深度。吳博士著有《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香港:建道,2000)一書,並於學術期刊和包括《校園》雜誌在內的刊物不時發表文章。
吳博士與妻子佳齡育有兩位即將成為青少年的男孩。研究、教學之餘,他喜歡哼唱老歌、看 NBA 球賽,並在日劇、韓劇及動漫中品味人生。
 

前言

本書邀請讀者參與我們稱為「時間」的屬靈探險。如果書中內容承諾提供如何居於時間的指引,請不要期待你會獲得管理時間的公式、方法或小技巧。反之,本書希望喚醒讀者的意識,使人認識到身為受造物,居於時間洪流、游於歷史之中的意義為何?知道我們身處何時可以改變一切。知道現在是清晨還是傍晚,會影響你下一刻的生活。

本書的目標是要鼓勵讀者培養辨識能力(recognition),辨識是沉思(contemplation)結出的果子。當我們經歷深沉和寧靜的沉思之後,我們便能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與神的關係,這位神是在時候滿足時與我們相遇的神。如同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言,認識自己與歷史中的聖靈的關係,必定「改變自己和自己的行為。」這就如同生活在現代世界的喧囂之中,最終得以察驗聖靈在歷史中的節奏,知道如何與時間合拍共舞。

但若要辨識聖靈的鼓聲,我們需要仔細聆聽,停下來以新的方式體察世界。這種察驗是反思、沉思、默想的結果。可以說,本書就是在操練這種體察能力,邀請我們思考我們可能從未提出的問題。我敢打賭,正如泰勒所說,這種反思會改變我們,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即使我無法準確說明你應該如何回應聖靈在你生命的呼召。

你可以在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詩作〈阿波羅的古老軀幹〉(Archaic Torso of Apollo)中感受到沉思與行動、反思與轉化之間的聯繫。詩人面對古代雕像的殘缺之美,即使雕像沒有炯炯目光,他仍感到自己被注視。敘述者著迷地站在似乎活著的石頭前,重新審視自己。這次相遇是一種認識,產生這首詩強而有力的結論:「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

本書希望達致這種自我認知。但這種認知更像一種逐漸覺醒的意識,而不是可以掌握的論點或可以重複的公式。但在你閱讀之前,我有幾句勉勵的話:不要只是為了學習而來,而要居住其中(dwell)。這本書傳達的不僅是封面、封底之間的資訊。我們將會開始理解自己在歷史這場屬靈探險中的位置與呼召,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暫停每日生活中的瘋狂攫取,並抵抗緊迫事務的暴虐。這就是為什麼本書融合了哲學、詩歌、回憶與神學。

反思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一個傾向分心且膚淺的文化中。如果本書提供一些哲學家作為思想的指引,那是因為哲學持續邀請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如蘇格拉底所說,培養一種「經過審視的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恢復哲學這門古老的藝術,使之成為我們的屬靈輔導。哲學只有在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如何為人的時候才具有意義。
接下來,你在書中遇到的哲學家將作為助你反思的催化劑。如果哲學對你來說並不容易,請不要擔心,困難正是重點所在(正如大家所說的,「這是一項特色,而非一個錯誤」)。有時候,我們需要困難來讓自己放慢腳步,審查自己。

放慢腳步,能使我們學會留意許多容易快速帶過的事物。因此,書中有一系列圖像、軼事,以及來自大自然、藝術和歷史的時間肖像,還有一些我自己的故事,所有這些都與書中的屬靈操練同等重要,都在邀請我們反思許多我們視而不見的事物,即便它們就擺在眼前。想像這本書如同一幅印象派畫作。重點不是透過轉錄來「描繪現實」,而是藉著調整我們的焦點來改變我們對現實的關注。這些畫作、詩歌和影像並非岔路,不是「插圖」,也並非要使人分心之物,請不要只為了抓住文章「重點」而匆匆略過它們。懇請花時間住在這些意象中,這才是本書重點。花時間享受閱讀和沉醉在語言中,也是我們學習好好棲息於時間中的方式之一。

讓我們開始這場認知、察驗和盼望的探險之旅。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