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曲家、指揮家派屈克‧卡瓦諾(Patrick Kavanaugh)介紹了二十位大作曲家的音樂與生命故事,包括巴赫、海頓、韓德爾、莫札特……德弗札克、梅湘等。不單讓我們認識這些音樂大師的傳世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更述說這些音樂家鮮為人知的心靈與信仰世界。
我在音樂院的課程中,從未認識到這些古典音樂家的屬靈生命,直到讀了這本書;作者卡瓦諾揭開了音樂家恩賜背後的奧祕,以及他們如何對後世產生深刻的影響力,這使我的音樂生涯完全改變!如果你想讓你的恩賜變得不凡,這是㇐本必讀的好書。
──Sandra Wright Shen(仙杜拉)/鋼琴家.「靈感的源頭」巡迴音樂家
若想深入了解作曲家們的內心,從而進㇐步明白他們的作品,從此書出發再適合不過。作曲家的信仰在他們的傳記中經常被忽略不提,或是草草帶過,本書作者卡瓦諾嘗試從作曲家們的言談錄或是書信中抽絲剝繭,重新編織出他們的信仰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並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作曲家們創作的緣由。
──林壎/美國坎薩斯大學音樂學博士
二十世紀有太多作品㇐味描繪作曲家的黑暗面,從目中無人、脾氣暴躁、窮困潦倒到各種失敗都有,導致許多人不加思索就對作曲家有了極為偏頗的印象。但我希望據實凸顯這些作曲家的另㇐面,描繪他們是如何奮發向善,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屬靈的目的。我在每章結尾附上自己對每位作曲家某個生命特質的感想,希望能帶給讀者啟發與鼓勵。除此,我在各章提供了推薦聆聽曲目,協助不熟悉作曲家的讀者進㇐步探索其作品的偉大。
──派屈克‧卡瓦諾
【推薦序】
推薦序㇐
靈感的源頭
本書的作者派屈克.卡瓦諾(Patrick Kavanaugh)是個奇才,擔任統領「表演藝術家團契」和MasterWorks 音樂營(MasterWorks Festival)的靈魂人物。MasterWorks 音樂營是融合基督教信仰和古典音樂的夏令營,培育熱愛音樂的學生,是表演藝術家團契的服事項目之㇐。我感到無比蒙福,曾受邀在這個音樂營中演出,有機會當面感謝派屈克,因這本書成為「靈感的源頭」福音音樂會裡重要的內容依據。他牽著他太太的手,回答說:「沒有她,這本書就不會存在。」他的大提琴家妻子芭芭拉(Barbara),是他認真又嚴謹的私人特助編輯。她告訴我,派屈克無論做什麼事,總是全力以赴,「1000%」的付出,只為了㇐個目的,就是激勵眾人更深的親近主耶穌。
當我先生Raymond 和我開始為「靈感的源頭」音樂會撰稿,我們在搜尋與作曲家屬靈生命相關的資料時,才發現《音樂中的天堂》這本書豐富的內容,正是我們在尋找的!許多音樂博士生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研究㇐位作曲家。派屈克為了寫這本書,從1987 年開始(沒有網路或Google 的時代),他每星期固定時間到首府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研讀二十位作曲家的背景。畢竟大部分作曲家的信仰不為人所知,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取得他們信靠神的見證憑據。我們可以從這本書末了的參考書目,看出作者苦讀文獻的蹤跡,他將作曲家們的信仰告白和真實經歷編輯成冊,成為寶貴的資源,是㇐本難能可貴又有心靈價值的好書!
《音樂中的天堂》問世至今,英文版已有20 年之久,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啟發讀者認識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巴赫、莫札特、貝多芬、德弗札克等,他們對神的信心,不單是在他們的音樂上,同時也在他們面對各樣生命挑戰時,如何信靠耶穌成為他們靈感的泉源和力量。從這本書可見,我們有這許多相信耶穌的見證人,就像這些卓越不朽的音樂家,如雲彩圍繞著我們;但事實上,惟有基督貫穿㇐切。願這本書激勵我們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Sandra Wright Shen(仙杜拉)/鋼琴家.「靈感的源頭」巡迴音樂家
推薦序二
㇐場屬靈的音樂饗宴
還記得曾在㇐家餐廳用晚餐時,聽見背景音樂播放莫札特《安魂曲》中的〈進堂詠〉,那沉重的樂音使我心中㇐驚,暗想:「莫不是這是我最後的晚餐了吧!?」幸好,下㇐首曲子變成了《小夜曲》,暗舒㇐口氣,估計店家只是播放了音樂神童的樂曲選輯,並不了解作品的內涵。
雖說《安魂曲》是委託之作,莫札特卻是為自己離世預備,可嘆最終未能完成,樂曲停留在〈落淚之日〉作曲家便與世⾧辭,《安魂曲》成了他的天鵝之歌。在領略創作過程以後,每當聽見莫札特的《安魂曲》,心中不免多了幾分惋惜與世事無常的感嘆。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因著心有所感,再透過縝密地思考與安排,方能創作出美妙的音樂。想更通曉樂曲意涵,探究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必不可少,特別是宗教音樂作品,不僅應當明白歌詞的意義,更應貼近作曲家的信仰生活。然在啟蒙運動之後,以上帝為中心的社會環境日益轉向以人本為中心,人們逐漸對於信仰生活避而不談,或以為這是個人隱私,無需談論;或以為人定勝天,只有迂腐守舊的人才需要宗教信仰。不過就是在作曲家們不再為教會工作、宗教作品不再是個「必然」之後,作曲家們發自內心、自發性地創作才更彌足珍貴。
翻開《音樂中的天堂》,我們找到敬虔的作曲家,如巴赫與孟德爾頌,看到他們如何透過創作——或在教會內,或在音樂廳中——來敬拜上帝;或是韓德爾,儘管他㇐開始創作神劇的目的並非為了榮耀上帝,而是希望彌補大齋期禁演歌劇所造成的損失,但在他歌劇生意慘遭滑鐵盧後,他受委託為慈善募款義演創作了《彌賽亞》,從此不再汲汲營營於歌劇生意,專心創作神劇,靈命獲得翻轉,雖然晚年因眼疾導致失明,他也甘心接受,並引用詩人詩句:
「上帝無論如何安排,都是正確的。」
在書裡,我們也看到㇐些讓人深感驚訝的名字,像是前半生風流韻事不斷的李斯特,小時候曾懇求父母送他到修道院,這個心願終在他五十多歲時實現、成為神父,還寫下神劇《基督》;曾與尼采結為好友、以反猶主義聞名的華格納晚年接受基督信仰,譜出《使徒的愛筵》;二十世紀音樂巨擘、創作出引發騷亂的芭蕾舞劇《春之祭》的史特拉汶斯基在中年重拾孩提時代的基督信仰等等。
無論您是否為基督徒,只要您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且想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內心,從而更進㇐步地明白他們的作品,從此書出發再適合不過。作曲家們的信仰在他們的傳記中經常被忽略不提,或是草草帶過,本書作者卡瓦諾花了許多心力收集資料,試著從作曲家們的言談錄或是書信中抽絲剝繭,重新編織出他們的信仰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資料有如吉光片羽,雖然微少,卻十分珍貴。
當然,不是每個作曲家都能堅守信仰、從㇐而終,有些作曲家在孩提時接觸基督教,後來如同浪子㇐般離開,最後又回到上帝面前,或是有些作曲家抱持著「非主流」的信仰,卡瓦諾不避諱這樣的狀況,也詳實地記錄在書中,但他鼓勵我們以更開闊的心胸來看待這些各色各樣的信仰歷程。
在每個作曲家介紹最後有㇐段「音樂家特質」的段落,卡瓦諾總結他對於各作曲家的了解,給予㇐段評論,並包含㇐些作曲家的軼事,讀來讓人感到趣味橫生,彷彿作曲家的言行活躍在眼前。
浪漫派鋼琴家兼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曾說:「擁有音樂對人的㇐生而言已然足夠,但是,只用有限的㇐生去擁抱音樂,是不夠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哪片大陸,音樂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音樂與教會更可謂相輔相成,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前,教會與修道院是培養樂手並保存樂譜最用心的地方,甚至記譜法的發明都是為著幫助神職人員們習唱聖詩、幫助眾人能在同樣的節奏與音高上演唱。
雖然在巴洛克時期以後,作曲家們逐漸從被教會雇用轉向受宮廷聘用再到獨立自主,但教會音樂從不曾缺席過,即便是在新時代運動盛行的今日,基督教音樂仍透過各作曲家們的手,不斷地撼動人的內心,盼望此書能如同㇐頓屬靈的饗宴,讓我們不僅更深入了解作曲家們創作的緣由,也更認識那位不曾停歇、創作直到如今的上帝。
──林壎/美國坎薩斯大學 音樂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