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音樂中的天堂--20位大作曲家的音樂生命故事&屬靈樂曲

作者 : 派屈克卡瓦諾

出版社 : 宇宙光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貨品尺寸/規格:14.8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穆卓芸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 280

適用分類: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05 NT$45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美國作曲家、指揮家派屈克‧卡瓦諾(Patrick Kavanaugh)介紹了二十位大作曲家的音樂與生命故事,包括巴赫、海頓、韓德爾、莫札特……德弗札克、梅湘等。不單讓我們認識這些音樂大師的傳世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更述說這些音樂家鮮為人知的心靈與信仰世界。
我在音樂院的課程中,從未認識到這些古典音樂家的屬靈生命,直到讀了這本書;作者卡瓦諾揭開了音樂家恩賜背後的奧祕,以及他們如何對後世產生深刻的影響力,這使我的音樂生涯完全改變!如果你想讓你的恩賜變得不凡,這是㇐本必讀的好書。
──Sandra Wright Shen(仙杜拉)/鋼琴家.「靈感的源頭」巡迴音樂家

若想深入了解作曲家們的內心,從而進㇐步明白他們的作品,從此書出發再適合不過。作曲
家的信仰在他們的傳記中經常被忽略不提,或是草草帶過,本書作者卡瓦諾嘗試從作曲家們的言談錄或是書信中抽絲剝繭,重新編織出他們的信仰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並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作曲家們創作的緣由。
──林壎/美國坎薩斯大學音樂學博士

二十世紀有太多作品㇐味描繪作曲家的黑暗面,從目中無人、脾氣暴躁、窮困潦倒到各種失
敗都有,導致許多人不加思索就對作曲家有了極為偏頗的印象。但我希望據實凸顯這些作曲家的另㇐面,描繪他們是如何奮發向善,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屬靈的目的。我在每章結尾附上自己對每位作曲家某個生命特質的感想,希望能帶給讀者啟發與鼓勵。除此,我在各章提供了推薦聆聽曲目,協助不熟悉作曲家的讀者進㇐步探索其作品的偉大。
──派屈克‧卡瓦諾

【推薦序】
推薦序㇐
靈感的源頭
本書的作者派屈克.卡瓦諾(Patrick Kavanaugh)是個奇才,擔任統領「表演藝術家團契」和MasterWorks 音樂營(MasterWorks Festival)的靈魂人物。MasterWorks 音樂營是融合基督教信仰和古典音樂的夏令營,培育熱愛音樂的學生,是表演藝術家團契的服事項目之㇐。我感到無比蒙福,曾受邀在這個音樂營中演出,有機會當面感謝派屈克,因這本書成為「靈感的源頭」福音音樂會裡重要的內容依據。他牽著他太太的手,回答說:「沒有她,這本書就不會存在。」他的大提琴家妻子芭芭拉(Barbara),是他認真又嚴謹的私人特助編輯。她告訴我,派屈克無論做什麼事,總是全力以赴,「1000%」的付出,只為了㇐個目的,就是激勵眾人更深的親近主耶穌。
當我先生Raymond 和我開始為「靈感的源頭」音樂會撰稿,我們在搜尋與作曲家屬靈生命相關的資料時,才發現《音樂中的天堂》這本書豐富的內容,正是我們在尋找的!許多音樂博士生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研究㇐位作曲家。派屈克為了寫這本書,從1987 年開始(沒有網路或Google 的時代),他每星期固定時間到首府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研讀二十位作曲家的背景。畢竟大部分作曲家的信仰不為人所知,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取得他們信靠神的見證憑據。我們可以從這本書末了的參考書目,看出作者苦讀文獻的蹤跡,他將作曲家們的信仰告白和真實經歷編輯成冊,成為寶貴的資源,是㇐本難能可貴又有心靈價值的好書!
《音樂中的天堂》問世至今,英文版已有20 年之久,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啟發讀者認識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巴赫、莫札特、貝多芬、德弗札克等,他們對神的信心,不單是在他們的音樂上,同時也在他們面對各樣生命挑戰時,如何信靠耶穌成為他們靈感的泉源和力量。從這本書可見,我們有這許多相信耶穌的見證人,就像這些卓越不朽的音樂家,如雲彩圍繞著我們;但事實上,惟有基督貫穿㇐切。願這本書激勵我們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Sandra Wright Shen(仙杜拉)/鋼琴家.「靈感的源頭」巡迴音樂家

推薦序二
㇐場屬靈的音樂饗宴
還記得曾在㇐家餐廳用晚餐時,聽見背景音樂播放莫札特《安魂曲》中的〈進堂詠〉,那沉重的樂音使我心中㇐驚,暗想:「莫不是這是我最後的晚餐了吧!?」幸好,下㇐首曲子變成了《小夜曲》,暗舒㇐口氣,估計店家只是播放了音樂神童的樂曲選輯,並不了解作品的內涵。
雖說《安魂曲》是委託之作,莫札特卻是為自己離世預備,可嘆最終未能完成,樂曲停留在〈落淚之日〉作曲家便與世⾧辭,《安魂曲》成了他的天鵝之歌。在領略創作過程以後,每當聽見莫札特的《安魂曲》,心中不免多了幾分惋惜與世事無常的感嘆。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因著心有所感,再透過縝密地思考與安排,方能創作出美妙的音樂。想更通曉樂曲意涵,探究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必不可少,特別是宗教音樂作品,不僅應當明白歌詞的意義,更應貼近作曲家的信仰生活。然在啟蒙運動之後,以上帝為中心的社會環境日益轉向以人本為中心,人們逐漸對於信仰生活避而不談,或以為這是個人隱私,無需談論;或以為人定勝天,只有迂腐守舊的人才需要宗教信仰。不過就是在作曲家們不再為教會工作、宗教作品不再是個「必然」之後,作曲家們發自內心、自發性地創作才更彌足珍貴。
翻開《音樂中的天堂》,我們找到敬虔的作曲家,如巴赫與孟德爾頌,看到他們如何透過創作——或在教會內,或在音樂廳中——來敬拜上帝;或是韓德爾,儘管他㇐開始創作神劇的目的並非為了榮耀上帝,而是希望彌補大齋期禁演歌劇所造成的損失,但在他歌劇生意慘遭滑鐵盧後,他受委託為慈善募款義演創作了《彌賽亞》,從此不再汲汲營營於歌劇生意,專心創作神劇,靈命獲得翻轉,雖然晚年因眼疾導致失明,他也甘心接受,並引用詩人詩句:
「上帝無論如何安排,都是正確的。」
在書裡,我們也看到㇐些讓人深感驚訝的名字,像是前半生風流韻事不斷的李斯特,小時候曾懇求父母送他到修道院,這個心願終在他五十多歲時實現、成為神父,還寫下神劇《基督》;曾與尼采結為好友、以反猶主義聞名的華格納晚年接受基督信仰,譜出《使徒的愛筵》;二十世紀音樂巨擘、創作出引發騷亂的芭蕾舞劇《春之祭》的史特拉汶斯基在中年重拾孩提時代的基督信仰等等。
無論您是否為基督徒,只要您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且想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內心,從而更進㇐步地明白他們的作品,從此書出發再適合不過。作曲家們的信仰在他們的傳記中經常被忽略不提,或是草草帶過,本書作者卡瓦諾花了許多心力收集資料,試著從作曲家們的言談錄或是書信中抽絲剝繭,重新編織出他們的信仰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資料有如吉光片羽,雖然微少,卻十分珍貴。
當然,不是每個作曲家都能堅守信仰、從㇐而終,有些作曲家在孩提時接觸基督教,後來如同浪子㇐般離開,最後又回到上帝面前,或是有些作曲家抱持著「非主流」的信仰,卡瓦諾不避諱這樣的狀況,也詳實地記錄在書中,但他鼓勵我們以更開闊的心胸來看待這些各色各樣的信仰歷程。
在每個作曲家介紹最後有㇐段「音樂家特質」的段落,卡瓦諾總結他對於各作曲家的了解,給予㇐段評論,並包含㇐些作曲家的軼事,讀來讓人感到趣味橫生,彷彿作曲家的言行活躍在眼前。
浪漫派鋼琴家兼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曾說:「擁有音樂對人的㇐生而言已然足夠,但是,只用有限的㇐生去擁抱音樂,是不夠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哪片大陸,音樂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音樂與教會更可謂相輔相成,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前,教會與修道院是培養樂手並保存樂譜最用心的地方,甚至記譜法的發明都是為著幫助神職人員們習唱聖詩、幫助眾人能在同樣的節奏與音高上演唱。
雖然在巴洛克時期以後,作曲家們逐漸從被教會雇用轉向受宮廷聘用再到獨立自主,但教會音樂從不曾缺席過,即便是在新時代運動盛行的今日,基督教音樂仍透過各作曲家們的手,不斷地撼動人的內心,盼望此書能如同㇐頓屬靈的饗宴,讓我們不僅更深入了解作曲家們創作的緣由,也更認識那位不曾停歇、創作直到如今的上帝。
──林壎/美國坎薩斯大學 音樂學博士
派屈克‧卡瓦諾(Patrick Kavanaugh, 1954-2018)
是知名作曲家、指揮和教學者,亦曾是
基督教表演藝術家團契(Christian Performing Artists' Fellowship)執行⾧。他帶領亞薩樂團(Asaph Ensemble)在全美許多頂尖音樂廳演出,並於㇐九九三年成為首位獲邀至俄國莫斯科大劇院擔任歌劇指揮的美國人。他生平出版了四本書,並經常在大學、教會、美國國家肖像館和國務院講演大作曲家的屬靈生命。
卡瓦諾㇐九五四年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大後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取得音樂學士,馬里蘭大學取得音樂碩士和博士,並於該校擔任了三年研究助理,對音樂學、音樂理論和指揮進行了廣泛的博士後研究。
卡瓦諾出版的音樂作品共十八首,由廣播音樂公司(BMI)授權卡爾費雪公司(Carl Fischer Inc.)發行,曲風多元,從管弦樂、室內樂、歌劇到電子樂都有。較大型的作品包括歌劇《最後的晚餐》、芭蕾《雅歌》及管弦樂《傑克與魔豆》、《喬治‧赫伯特詩作三首》和《濟慈最後㇐封信之前奏曲》。卡瓦諾的室內樂作品包括十四首獨奏曲(德布西變奏曲系列)、五首四重奏、《新約組曲》、《迷宮藝術》和《致魯益師》。他還有㇐些比較不尋常的作品,包括在喬治城威斯康辛大道首演的《交響樂遊行》、由女高音「自彈自唱」的《猶八》,以及㇐九七五年獲得全美矚目的《天體音樂》。
卡瓦諾的作品廣獲好評。《信使報》曾讚許:「派屈克‧卡瓦諾博士的演出無比精采」,《上城市民》雜誌則說他「極具天賦,作品裡明顯充滿了愛與喜悅」。《華盛頓郵報》指出卡瓦諾「試圖塑造㇐個獨特的觀念,就是將現代或古典音樂帶出學院,接觸廣大群眾」。《口音》雜誌稱讚他的作品「以本色面對音樂大眾」。㇐位深受震撼的編輯更表示,「解釋卡瓦諾的音樂就像三言兩語要清楚交代核理論㇐樣困難」。《日報》則是指出:「卡瓦諾半身像?還沒有,但以這位年輕作曲家的進步速度,未來指日可待。」
卡瓦諾生前擔任基督教表演藝術家團契執行⾧,和妻子芭芭拉(Barbara)育有四名子女。
推薦序㇐ 靈感的源頭/ Sandra Wright Shen(仙杜拉)
推薦序二 ㇐場屬靈的音樂饗宴/林壎
引言
序曲
01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02 韓德爾 George Frédéric Handel
03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04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05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06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07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08 蕭邦 Frédéric Chopin
09 李斯特 Franz Liszt
10 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11 古諾 Charles Gounod
12 法朗克 Cesar Franck
13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14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5 德弗札克 Antonin Dvorák
16 艾爾加 Edward Elgar
17 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 艾伍士 Charles Ives
19 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20 梅湘 Olivier Messiaen
後記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秋日的德國鄉間,㇐名二十歲青年昂首闊步,輕快沉浸於十月斜陽和腳踩落葉的沙沙聲中。
這年是㇐七○五年,青年正從阿恩施塔特(Arnstadt)前往呂貝克(Lubeck),㇐趟⾧達三百二十公里的漫⾧旅程。青年行色匆匆,心裡想的全是他此行非聽不可的樂曲。當時最偉大的管風琴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將在呂貝克大教堂舉行傍晚演奏,以慶賀將臨期的到來。
這不是這位青年管風琴手頭㇐回跋山涉水聽演奏了。他時常走到五十公里外的漢堡聆聽知名管風琴家萊茵肯(Reincken)的演出,甚至遠赴㇐百公里外的策勒欣賞法國音樂演奏會。
但這回可是布克斯特胡德呢!為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教會擔任管風琴手的青年至少需要請假㇐個月。他百般請求,說自己非去不可,教會才勉為其難准了他的假。
青年抵達呂貝克,雖然兩腳痠痛,卻滿心雀躍。他盡情享受大師的演奏,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發與鼓舞。他寫信回阿恩施塔特的教會,說他得請假兩個月,而非㇐個月,知道自己很可能被開除。
三年後,青年宣告自己的終身志業:創作「有條有理的教會音樂以榮耀神」。從此,這位好學不倦、工作勤勉不怠的青年便開始朝目標邁進。他的名字就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 *
在音樂史上,巴赫向來被人推崇為基督教作曲家,甚至成了所有教會音樂家的「守護聖人」。
世人普遍公認他是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這並不表示在巴赫之前沒有出色的屬靈作曲家,然而他確實是數百年基督教音樂的集大成者。
巴赫不僅作品產量驚人,而且非常多元,除了合唱曲、清唱劇、彌撒曲、神劇、受難曲和協奏曲,還包括當時幾乎所有樂器的獨奏曲。巴赫在其他方面也很多產,不只身兼數職(往往加上音樂創作)工作繁重,還生育了十二個孩子,其中幾位後來也成為知名的音樂家。
巴赫㇐六八五年生於德國艾森納赫鎮,當時他的家族姓氏已經是音樂創作的同義詞。現代音樂學家朗朗上口的「巴赫」就超過五十人,而小約翰.塞巴斯蒂安更是從小就迫不及待展現自己潛藏的音樂天分。
巴赫九歲時成了孤兒,搬去和兄⾧同住,從此展開音樂訓練。他很快就成為㇐名出色的歌者,並展現出演奏管風琴、小提琴和其他多種樂器的絕佳天賦。巴赫的兄⾧寫了㇐組樂曲,可是不准弟弟拿來演奏。可能由於這個緣故,那份樂譜對這位少年音樂家有了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於是接下來幾週,巴赫偷拿了兄⾧珍視的樂譜,藏在自己房裡,每天晚上熬夜就著月光謄寫抄錄。兄⾧發現之後,氣得沒收了他抄寫的樂譜,但巴赫已經從中學到了寶貴的作曲技巧,並在夜復㇐夜的練習裡建立了做事紀律與音樂熱忱。
巴赫終其㇐生都以管風琴家聞名,勝過作曲家身分。出人意外的是,巴赫在世時出版的作品只有十部,直到十九世紀他作曲的才能始獲得真正的肯定,而有許多偉大音樂家表示崇敬,例如貝多芬就說:「他不應該姓巴赫(德文Bach 是小溪的意思),而應該姓大海,因為他創造了無窮無盡的旋律組合與和聲」。
和音樂史上許多大師㇐樣,巴赫的性格也有許多面向。他不好虛名,對許多學生都很慷慨,經常鼓勵他們。
巴赫家族的好客更是赫赫有名。第㇐位替他作傳的作家佛克爾就曾提到:「由於天性好客,加上音樂盛名,讓他家的訪客絡繹不絕。」曾有舊識誇讚巴赫演奏管風琴的技巧卓越,巴赫用他㇐貫的謙虛與機智答道:「那根本沒有什麼,只要抓對時間彈對音符,其餘全是樂器的功勞。」
但他有時也很頑固,容易動怒,特別是面對缺乏識人之明的雇主或能力不足的音樂家的時候。二十歲時,巴赫曾經嘲諷㇐名同事,說他低音管吹奏得像母羊在叫。受侮辱的音樂家拿棍子打了巴赫,巴赫拔劍反擊,㇐場決鬥眼看就要爆發,幸好朋友見衝突加劇立刻擋在怒火相向的兩人中間,才沒有釀成遺憾。
巴赫終生待在德國,以教會音樂家為主業。此前兩百年,當地深受馬丁路德極度強調個人化、生活化、以聖經為準繩的基督信仰影響。由於路德本人也是音樂家,因此將音樂視為僅次於福音的神聖事物,而巴赫正是這位宗教改革者最忠實的音樂追隨者。
巴赫大力呼應路德的堅定信念,主張「音樂只有㇐個目的,就是榮耀神和再現人類的精神。」
作曲前,巴赫常在空白五線譜頁首寫下J. J.(Jesu Juva:耶穌,幫助我)或I. N. J.(In Nomine Jesu:奉耶穌之名),並在樂稿末尾寫下S. D. G.(Soli Deo Gloria:榮耀獨歸上帝)。對巴赫來說,這些不是陳腔濫調的宗教口號,而是個人靈修的虔誠表現。
巴赫顯然擁有個人深刻的宗教信仰,7 就算形容他㇐輩子都以自己的屬靈信念為依歸也不為過。某位傳記作家說得好,巴赫的「感性生活無疑以音樂為焦點,用音樂來服事上帝。」
巴赫現存的書信裡俯拾可見他對信仰的虔誠和對兒女的關愛。他有個兒子欠下大批債務,被迫離鄉出走;巴赫替這個犯錯的兒子寫信求情,信裡憂心寫道:「警告勸誡沒有用處,關懷協助也都徒勞,我還有什麼能說、能做的呢?只能耐心背負十字架,將我那不肖的孩子交託給神,求祂憐憫,並且堅信主會垂聽我沉痛的禱告,在恰當的時候讓我兒子明白悔改的道路並歸向主。」
巴赫的知名作曲家兒子卡爾.菲利普.艾曼努埃.巴赫曾表示,他們家「習慣大小事情都從信仰開始」,生活裡沒有㇐件事情不是屬靈的,再世俗的事情也不例外。巴赫曾經為自己抽菸㇐事寫了㇐首打油詩,就是很好的證明。那首詩的結尾寫道:
陸上海上,居家外出,我抽菸斗,更敬拜主。
在音樂屬性上,巴赫從來不曾嚴格劃分聖樂與世俗樂曲。譬如在《小管風琴曲集》這個算是「世俗」的作品開頭,他就寫下這樣的獻詞:「願此作品為世人所用,讚美獨歸上帝」。而《鍵盤曲小集》也和他許多作品㇐樣,題有「奉耶穌之名」。巴赫作曲經常使用交錯排列結構,例如A-B-C-D-E-D-C-B-A,完成的樂曲視覺上看起來就像㇐副十字架。
巴赫還是歌詞描繪法(word painting)大師,擅⾧運用各種音型(musical device)來彰顯樂曲裡的文采意涵。在他的作品中,類似技巧出現過數百次,其中最有名的或許就是《馬太受難曲》。他在這首傑作裡只要遇到耶穌歌唱的部分,就會使用大段輕柔的弦樂,在聽眾心中喚起基督「聖光」的意象。只有耶穌在十字架上高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的關鍵時刻,他才去掉這部分弦樂,創造出令人難忘的情感效果。
另㇐個值得㇐提的場景出現在巴赫的鉅作《B 小調彌撒曲》。在劇力萬鈞的樂章〈被釘十架上〉的結尾,當耶穌的屍體放入墓穴,人聲與樂器也將音域輕輕降到最低,接著隨即在〈基督復活〉樂章繼以震耳欲聾的樂聲,象徵輝煌榮耀。幾百年來,這套技法獲得了無數作曲家仿效。就連將聖經譜寫成樂曲,巴赫也將幽默高明地融入音符之中。在《聖母讚主曲》放入拉丁文歌詞「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時,巴赫忽然靈機㇐動,決定在描繪「空手」(拉丁文為inanes)的部分讓⾧笛突然停止吹奏,只用單個音符去填補最後㇐小節的空缺!他在這首傑作裡加上這個神來之筆時,肯定連自己也忍俊不禁。
身為虔誠的路德派信徒,巴赫總是潛心研讀聖經與其他典籍。後人在巴赫過世後清點他的個人藏書,發現八十三本都和靈命有關。除了聖經,巴赫還擁有兩個版本的路德全集,以及數十本十七、十八世紀路德派信徒與宣揚者的著作。
巴赫始終在自己的信仰與音樂創作裡尋找屬靈的連結。就算研讀聖經,他的筆也很少停下來。歷代志上二十五章描述大衛分派音樂家在聖所頌讚耶和華。巴赫在該段旁邊註記道:「本章是所有取悅神的音樂的真正基礎。」而在歷代志上的結尾,他則是寫道:「這些篇章絕妙地證明了⋯⋯聖靈透過大衛創建了音樂。」
聖經還有㇐個章節,肯定也是這位作曲家的最愛。歷代志下五章13-14 節這樣描述古代以色列的聖所頌讚儀式:「吹號的、歌唱的都㇐齊發聲,聲合為㇐,讚美感謝耶和華⋯⋯那時,耶和華的殿有雲充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神的殿」。巴赫沉思這段經文,在旁邊評論道:「哪裡有敬拜音樂,那裡就有神的恩慈臨在。」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