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序
作者序
信仰疑難一覽表
第一章 啟示論
1.1 引言:普遍啟示和特殊啟示
1.1.1 普遍啟示
1.1.2 特殊啟示
1.2 對啟示的挑戰──現代主義和極端失現代主義
1.3 回應挑戰:非古典式護教
1.3.1 簡介
1.3.1.1 自由神學
1.3.1.2 信仰主義
1.3.1.3 反智主義
1.3.1.4 帕斯卡的賭注
1.3.1.5 預設派護教學
1.3.1.6 改革宗認識論
1.3.2 非古典式護教不符合聖經神學
1.3.2.1 聖經作者認為信仰可用理性和證據來證明
1.3.2.2 對預設派護教者的反駁
1.3.2.3 對經文的澄清
1.3.3 非古典式護教不能克服挑戰
1.3.4 小結:非古典式護教是絕路
1.4 回應挑戰:古典式護教
1.4.1 回答古典式護教的神學問題
1.4.2 回應極端的後現代主義
1.5 古典式竣教考慮哲學,科學與歷史的證據
1.5.1 哲學
1.5.1.1 哲學是甚麼?
1.5.1.2 哲學對神學的重要性
1.5.1.3 邏輯定律的可靠性
1.5.1.4 根基主義
1.5.1.5 否定神學與肯定神學
1.5.1.6 運用哲學會不會產生哲學家的神,有別於聖經中的神?
1.5.1.7 甚麼是好的論證法?
1.5.2 科學
1.5.3 歷史
1.5.3.1 歷史證據的重要性
1.5.3.2 對反對者的回應
1.6 神證論
1.7 特殊啟示
1.7.1 聖經、道成肉身、歷史事件
1.7.2 聖經論
1.7.2.1 聖經的默示
1.7.2.2 聖經的正典
1.7.2.2.1 界定正典的重要原則
1.7.2.2.2 正典的形成過程
1.7.2.2.3 聖經的六十六卷書都是神默示的嗎?
1.7.2.3 聖經啟示的保存
1.7.2.4 聖經的可靠性
1.7.2.5 聖經的充足性
1.7.2.6 聖經的解釋與神學
第二章 神論
2.1 神的屬性
2.1.1 了解神屬性的重要性
2.1.2 必然存在
2.1.3 自足
2.1.4 永恆
2.1.5 不變
2.1.6 靈
2.1.7 無所不能
2.1.8 無所不知
2.1.9 無所不在
2.1.10 良善
2.1.11 聖潔
2.1.12 公義
2.1.13 慈愛
2.1.14 無限
2.1.15 至高
2.2 三位一體
2.2.1 聖經和歷史證據
2.2.2 三位一體的異端
2.2.3 「三位」和「一體」的意思
2.2.4 怎可能又是「三位」又是「一體」?
2.2.5 避免不恰當的類比
2.3 神與人的關係
第三章 創造論
3.1 神的計劃
3.1.1 神為賜福而創造宇宙
3.1.2 神的旨意與神的計劃
3.1.3 三一神的參與
3.2 神的創造
3.2.1 聖經根據
3.2.2 回應諾斯底主義的錯誤
3.2.3 基督信仰的創造論與科學
3.3 神的護理
3.4 罪惡和苦難的問題
第四章 人論
4.1 人是甚麼?
4.1.1 有限、受造、擁有神形象的人
4.1.1.1 有限、受造
4.1.1.2 擁有神的形象
4.1.2 人與動物的比較
4.1.3 人與天使的比較
4.1.4 一元論,二元論或三元論?
4.1.5 人類的同等
4.2 人從哪裡來?
4.2.1 人類的起源
4.2.2 靈魂的創造論式靈魂遺傳論?
第五章 罪論
5.1 罪從哪裡來?
5.2 罪的本質
5.3 罪的結果
5.4 罪的普遍性
5.5 原罪
5.5.1 奧古斯丁與伯拉糾的爭論
5.5.2 奧古斯丁的原罪觀
5.5.3 小結:應如何理解「原罪」?
第六章 基督論
6.1 簡介
6.2 基督的位格
6.2.1 基督位格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6.2.2 耶穌的神性
6.2.2.1 經文的證據
6.2.2.2 與耶穌神性相關的難解經文
6.2.2.3 歷史的耶穌和信仰的基督
6.2.3 耶穌的人性
6.2.3.1 經文的證據
6.2.3.2 耶穌的出生
6.2.3.3 耶穌人性的限制
6.2.4 耶穌的神人二性
6.2.4.1 「道成肉身」的意思
6.2.4.2 異端的看法
6.2.4.3 正統的看法
6.2.4.4 對「神人二性」難題的不完滿回應
6.2.4.5 對「神人二性」難題的最恰當回應:功能虛已模式
6.2.4.6 基督的一個意志論或兩個意志論?
6.2.4.7 耶穌能夠受試探、犯罪、受苦、死亡嗎?
6.2.4.8 耶穌的神人二性維持多久?
6.2.4.9 耶穌神人二性的重要性
6.3 基督的工作
6.3.1 耶穌的職分
6.3.2 耶穌無罪的生命
6.3.3 耶穌的死
6.3.3.1 耶穌的死的重要性
6.3.3.2 難道魔鬼不知道害死耶穌是協助成就神的救恩嗎?
6.3.3.3 耶穌為何要死?
6.3.4 耶穌降在陰間
6.3.5 耶穌的復活
6.3.3 耶穌升天
第七章 救恩論
7.1 甚麼是救恩?
7.1.1 原文意思
7.1.2 得救與脫離咒詛
7.1.3 健康財富福音
7.2 恩典
7.3 信心
7.4 悔改
7.5 稱義
7.5.1 原文意思
7.5.2 稱義的途徑
7.5.3 因行為稱義
7.5.4 保羅新觀
7.6 重生
7.6.1 原文意思
7.6.2 人為何需要重生
7.6.3 重生的途徑
7.6.4 重生的經歷
7.7 接受救恩
7.7.1 改革宗和阿民念主義
7.7.2 改革宗神學的困難:聖經作者認為基督為每個人死
7.7.3 阿民念主義的困難:神預定的事如何成就?
7.7.4 中介知識
7.7.5 回應改革宗提出的論點和問題
7.7.6 結論:「中介知識」是更好的觀點
7.8 成聖
7.8.1 成聖的意思
7.8.2 神的角色
7.8.3 信徒的角色
7.8.4 成聖的仇敵:屬世的、屬肉體的、屬血氣的、魔鬼
第八章 聖靈論
8.1 簡介
8.2 聖靈的位格
8.2.1 「靈」的意思
8.2.2 聖靈有真正的神性
8.2.3 聖靈有位格
8.2.4 「和子」說
8.3 聖靈的工作
8.3.1 創造、啟示
8.3.2 與信徒相關的工作
8.3.3 聖靈的洗
8.3.4 被聖靈充滿
8.3.5 聖靈的恩賜
第九章 教會論
9.1 教會的本質
9.2 教會的意象
9.3 教會的標記
9.4 教會的組織和管理
9.4.1 教會領袖:長老和執事
9.4.2 組織模式
9.4.2.1 主教制
9.4.2.2 長老大會制
9.4.2.3 公理制
9.5 教會的使命和事工
9.6 教會禮儀
9.6.1 簡介
9.6.2 洗禮
9.6.3 聖餐
9.7 教會合一
9.7.1 合一的方式
9.7.2 甚麼是異端和教派?
9.7.2.1 異端、異教、教派
9.7.2.2 異端與核心教義
9.7.2.3 教派與合一運動
9.7.3 天主教
9.7.4 靈恩運動
9.7.5 福音派
9.7.6 如何追求真道上合一?
第十章 末世論
10.1 簡介
10.2 神國度的計劃
10.2.1 神學詮釋的系統
10.2.1.1 聖約神學
10.2.1.2 歷史的前千禧年論
10.2.1.3 時代論
10.2.2 神的國
10.2.3 以色列與神的國
10.2.4 千禧年:後千禧、無千禧或前千禧?
10.2.5 小結:漸進式時代論前千禧年派
10.3 基督再來和信徒被提
10.3.1 基督再來之前的預兆
10.3.2 基督再來的特徵
10.3.3 信徒被提
10.3.3.1 大災難
10.3.3.2 災後被提、災中被提、災前被提
10.3.4 小結:災前被提的漸進式時代論的前千禧年派
10.3.4.1 千禧年
10.3.4.2 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10.4 生死與來世
10.4.1 永生是甚麼?
10.4.2 死亡
10.4.3 居間狀態、陰間、樂園、天堂
10.4.3.1 甚麼是居間狀態?
10.4.3.2 陰間和樂園
10.4.3.3 天堂
10.4.3.4 靈魂睡眠說
10.4.3.5 煉獄和地獄邊緣
10.4.4 身體復活
10.4.5 信徒工作的審判
10.4.6 地獄
10.4.6.1 地獄是甚麼?
10.4.6.2 普救論與地獄
10.4.6.3 靈魂毀滅說
10.4.7 新天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