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恩典腳蹤--內地會帶領中國大學生歸主行傳

作者 : 黃錫培

出版社 : 宇宙光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5 X 21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 448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495 NT$55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中日戰爭爆發時,
中國沿海諸省的知識分子和青年紛紛逃至後方。
他們遠離了父母、故鄉,擺脫了傳統文化的束縛,
加上生活困頓、前途茫茫,對戰爭充滿恐懼……

內地會的宣教士們眼見神打開了福音的大門,
藉由英文查經班,以及各式的營會、退修會等,
關懷、撫慰青年學子的心靈,引領他們歸主。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又起,
內地會不得不撤離中國,轉進東南亞。
爾後,艾得理牧師落腳香港,繼續推動學生工作,
使得港、台兩地的學生團契遍地開花,
開啟了另一頁的華人學生福音工作。

這段歷史,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更有一些基督徒大學生效法宣教士,獻身作傳道人。
循著這些外國宣教士的足跡,我們看見了神恩典的腳蹤,
一步一腳印,終讓福音種子萌芽、成長,繼續不停遠播。
 
黃錫培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現居美國西雅圖。蒙主恩先後在加拿大溫哥華及美國西雅圖從事樓宇建築設計,2001 年從西雅圖市政府建築部退休。1996 年參觀芝加哥慕迪神學院圖書館,偶讀中國內地會月刊《億萬華民》 (China’s Millions) ,愛不釋手。1999 年起撰寫來華內地會宣教士小傳,先後結集出版《捨命的愛》(2006)和《回首百年殉道血》(2010),《昔我往矣》(2014),《永不言棄》(2018),Sacricial Love(2 vols, 2020)等書;其中《回首百年殉道血》在2011年分別獲香港和台灣基督教出版聯會金書獎。衷心感謝賢妻嚴玉英女士多年來默默全力支持。
序 薪火相傳 麥振榮 
Part 1 內地會在中國的學生福音工作 
第 1 章 抗戰前期 
第 2 章 抗戰中期 
第 3 章 抗戰後期 
第 4 章 抗戰勝利後初期 
第 5 章 抗戰勝利後中期 
第 6 章 抗戰勝利後晚期 
第 7 章 國共戰爭後:內地會出中國前夕(1949年) 
Part 2 撤離中國,前進東南亞 
第 8 章 內地會出中國(1950-1951年) 
第 9 章 內地會改組為海外基督使團 
第10 章 香港:難民的天堂 
第11 章 艾得理牧師到香港推動學生福音工作 
第12 章 艾得理牧師在遠東工作之延展 
第13 章 緬懷內地會宣教士 
參考書目 
本書提及的內地會宣教士名錄 

第3章   抗戰後期
     
1943年3月2至5日,盟軍在新幾內亞(New Guinea)之俾斯麥海之戰(Battle of the Bismarck Sea),擊敗日本海軍艦隊後,不久美軍就開始著名之太平洋越島戰略(Island Hopping),節節勝利。1944年6月19至20日,美軍在菲律賓海之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中再擊敗日軍,同年10月23至26日,美太平洋艦隊在萊特灣之役(Battle for Leyte Gulf),再度大敗日海軍艦隊,導致盟軍在1945年1月9日反攻菲律賓,然後美軍在4月1日,登陸日本沖繩島(Okinawa)。到了8月6日和9日,原子彈先後落在廣島(Hiroshima)和長崎(Nagasaki),8月15日盟軍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

一、面對中國青年人的挑戰
    1944年夏,李湛恩教士在甘肅省蘭州寫了一篇感言,《面對中國青年人的挑戰》:
    「中國城市內都擠滿了青年人,他們朝氣蓬勃,充滿夢想,愛國心強,男女均須參加軍訓,穿著制服如軍人一樣,今因戰事拖延,制服也變舊了。
      假如在星期日,當你走過蘭州公園,一定會見到大堆青年人在圍觀,不是籃球賽便是排球賽,並且銀行和事務所都休息,街上見到進城的大學生3就更多了。他們正在想什麼呢?也許是如何打發時間─吃飯、看戲、打牌;也許是想到不安定的情況,要靠貧窮的政府資助膳宿學費;也許懷鄉之情,多年逃難離鄉背井;最主要的還是失去了家鄉的接濟,如何活下去呢?中國人的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族,常靠人際關係來謀取職位。
      不過,中國青年人非常留心這場世界大戰,他們把宣教士當作一套百科全書,喋喋不休地向他們尋求最新的戰況新聞,但他們提出來的中文地名卻不是西方人所熟悉的。他們喜愛閱讀,連印刷很差的戰時報紙都看,書店裡充滿政治和戰事宣傳性雜誌,但青年人卻愛看自傳,特別是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尤其是以邱吉爾為最。
      最近一群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人,圍著我們家的餐檯交換過去經驗。他們談到正當求學時戰事爆發,日本侵華,引致家破人亡,就算愛書如命,也決心投筆從戎。若能成功進入軍校,就要從青島、香港等遙遠地方,經過千山萬水到軍校受訓。當他們抵達目的地,進入行伍後,生命從此完全改觀:那裡有美國歸僑學生、有從新加坡、太平洋群島等地來的,甚至連中文也不會,並且不少是嬌生慣養的,都是優秀份子。他們全部改為陸軍裝剃光頭,穿上棉衣軍服草鞋,進入最嚴格軍事訓練。雖有少數捱不下去,但大部分連女同學也拚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著國仇家恨,趕赴疆場,何等希望回故鄉呢?
      如今他們又各散東西了,很多已永遠訣別,從前線碩果僅存回來的少數,當晚圍坐在我家餐檯,都是經過了浴血、痛苦和死亡,其中一位談到在敵人陣地的背後,怎樣冒死維持電訊的來往。但是,什麼原因使他們來到我們家呢?一位基督徒朋友邀請他們來,不是再談戰火或政治,而是尋找人生之謎,因為經過戰火的洗禮,世態炎涼,這些都不是他們心中所要的。
    宣教士的任務何等重啊!何等機不可失地擺在眼前哩!我們懇切地長談到世上最大的犧牲;一位愛世人的神;一位為世人而死的主,且死在十字架上。我們談到怎樣作基督徒,付出什麼代價,如何徹底效忠,怎麼捨己背架,為主放下一切,因為主曾說過,若人不願這樣做,就不能做祂的門徒。
    最後大家莊嚴肅穆地低頭祈禱,有一兩位似乎受到感動,包括那位電訊員,自此以後,我們多次談到救恩,甚至有關祈禱,只有神知道真的效果,我們繼續為撒下的道種禱告,他日可以收成。」

二、甘肅省蘭州
    1944年初,在放寒假前數週,一間中學的王主任(音譯,Mr. Wang, Dean),託人找到李湛恩教士,因有一位英語老師突然離職,故來要求他每週代課三天,並且還要去離他的家七哩之外的學校,看來根本不可行。但是李教士住在中國久了,深知人情難卻,王主任苦苦相求,並且答允為他安排在校居所,讓他一週只須往返一次。 李教士想到有機會與一群從來沒有接觸過福音的學生,每週相處三天,就像傳道書十一章1節的話:「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他就答允了。
    數天後,新老師上任,坐在王主任辦事處時,窗外一兩個人頭窺探,原來風聲早已在同學中傳開,一位英國人(Englishman)來教英文(English)了!經過數週教授兩班同學,每班四十人,早上參加升旗禮唱國歌,與教師們共膳,還改過學生大考的試卷,看到他們的英文程度仍低。不過,就在放寒假前,數位男生來找李教士,要求在寒假期間參加他在教會開的英文查經班,因此得聞基督耶穌的福音!4
    1944年初放寒假的時候,李湛恩教士開放自己的家,給四十多位國立甘肅學院5(Normal College)之學生開辦冬令會,並有同工石德倫姑娘(Miss Beatrice M. Sutherland)加入來做女學生工作,聚會時用教會會堂,早上查經〈出埃及記〉,和專題講道「基督徒生命」。這次冬令會,李教士特別邀請一位華人女傳道袁姑娘(Miss Yuan)來講道,她對學生說:「新造是基督徒生命的開始,但有四種人,第一種人知道和接受新生8(New Birth);第二種不知道卻接受新生;第三種知道但不接受新生;第四種不知道也不接受新生。⋯⋯」赴會人中有一名十六歲剛入大學之青年李君(音譯,Young Lee),他是誠心歸主的第一種人,邀請來一名好友余君(音譯,Yu),父親虔誠信主,但這兒子不僅不信,還常在校打鬥犯規,以致仍留中學,但有興趣來參加大學生活動。想不到這位野孩子,每堂聚會必到,每到必留心聽,最後還要跟袁姑娘細談,當袁姑娘聽完了他的故事,便告訴他眾人都會定他的罪,惟有主耶穌愛他,不定他罪反而拯救他,打開聖經叫余君讀出來,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11)於是,他們一同跪下,余君禱告悔改歸主。⋯⋯聚會結束,除了多名同學歸主外,還有十二名信主同學願意追求愛主更深。
    寒假後,李湛恩教士又接到另一位同工宣教士的信,這位宣教士所任教的大學,正從東部搬遷到蘭州城外五哩的地方,建立該大學新址,想聘請李教士在大學外文系中,每週教授數小時英語課。李教士經禱告後,很高興接受這個向大學生傳福音的機會,但還未接到正式聘書,就有兩位青年人來訪李教士了。
    自從抗戰後,大批學府西遷,再沒有以前的堂皇校園了,都是非常簡陋的校舍,甚至是窯洞和廟宇。所謂苦西北(ku hsi-peh)並無例外,故當李教士到城外看到兩排單層平房式的簡陋課室,尤其是初冬,四野蕭條,一點也不覺得奇怪。離野地不遠,用泥牆建造起來的大量茅舍,就是大學教授的宿舍和辦事處,這裡就是一所北京著名學府的新校園了。
    蕭瑟的寒冬過後,當大地春回,田野百花盛開,五位穿著軍服的同學和李教士到河邊漫遊,在大樹蔭下坐著聊天。小敦(音譯,Young Tung)問什麼是快樂(happiness),孫君(音譯,Sung)回答是接到家裡的好消息,宋君(音譯,Shun)則說服務為快樂之本,大家稍作討論後,一人便問:「李先生,您認為呢?」李教士首先提到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又提到祂另一句名言:「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這與當時最流行的口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樣。最後李教士說:「我給你們三個英文字母,J是Jesus,O是 Others,Y是 Yourself,就是耶穌第一(Jesus first),他人第二(Others second),你自己最後(Yourself last),這才是真正的快樂。」眾人都點頭稱是,而大家要趕回午膳的時候也到了,李教士心想,多麼希望他們這些青年人,能夠尋到真正的快樂。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