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陪你同行、與你同工--華人宣教士關懷指南

作者 : 王鈴惠/張江光麗/張憶家

出版社 : 宇宙光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4.8 X 21 X 2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 392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42 NT$38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宣教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回應呼召的路上,宣教士和你我一樣,同樣會遭遇沮喪、哀傷、甚至心靈創傷。身體遇到病痛,我們都知道要找醫生、拿藥吃,那麼心靈的痛苦呢?當宣教士遭遇這些挑戰,教會、機構和弟兄姊妹又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這是一本根據華人處境而寫的宣教士關顧參考書,由多位長期在此領域耕耘的專業人士共同完成。透過作者群純正的信仰、紮實的專業訓練,以及豐富的實務經驗,期待本書能協助華人差派教會與宣教機構打造一個健康的宣教士關顧生態。


牧者推薦:
感謝主!使用王鈴惠、張江光麗、張憶家等有負擔,並曾親身在宣教工場服事的心
理專家,把他們多年的經驗著書立說分享給大家。若有更多訓練與教導,讓宣教士
在出工場前有準備、在工場中有提醒、在述職期間有診斷、在退出時有評估,這必
定是對宣教士的莫大裨益。盼望華人教會與差會能善用這個資源,一同配搭支援,
使宣教的大軍健壯,建立神榮耀的國度。
──林安國牧師,華人福音普傳會資深宣教導師
王鈴惠
美國丹佛神學院(Denver Seminary)婚姻家庭諮商教牧學博士,台灣諮商心理師。具
有三十三年跨文化宣教和二十年宣教士關顧經驗。曾經任職於泰國清邁 The Well
International,目前在台灣和美國發展華人宣教士關顧。

張江光麗
美 國 羅 斯 密 心 理 學 院(Rosemead School of Psychology)臨床心理學博士。曾
任美國基督使者協會(Ambassadors for Christ, AFC)家庭事工負責人,也曾在亞洲服
事華人牧者和宣教士家庭。目前是美國納蘭
摩爾基督徒基金會(Narramore Christian Foundation)的夥伴同工,從事婚姻家庭事工
與宣教士關顧。

張憶家
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輔導心理學博士,擁有加州心理學家執照。曾在
位於肯亞首府的 Tumaini Counseling Center 服事,提供宣教士心理輔導,並為宣子進
行心理測驗。現在是非洲內地會的夥伴同工,主要在宣教士甄選的領域服事。此外,
亦提供華人宣教士關懷輔導。
推薦序
感謝
前言
第一部分 總論
第一章 宣教士關顧簡介
第二章 教會與差會的搭配
第三章 建立積極的宣教士關顧事工
第四章 培養坦承脆弱的關顧文化
第二部分 甄選與評估
第五章 心理評估的重要—台灣的例子
第六章 宣教士候選人的甄選與評估
第三部分 行前預備
靈命塑造篇
第七章 恩典的節奏—健康的靈性
第八章 恩典的節奏—屬靈操練
跨文化適應和能力篇
第九章 跨文化適應
第十章 培養跨文化勝任力
第十一章 語言學習
健康的生活型態篇
第十二章 過健康的生活
第十三章 健康的習慣和規律
第十四章 忙碌與休息的健康循環
第十五章 強韌素質─宣教士必備的條件
婚姻家庭篇
第十六章 跨文化事奉的婚姻、家庭與其他關係
第十七章 處理婚姻議題
第十八章 在工場教養子女
第十九章 教會和差會的角色:推動健康的人際關係
其他的重要關係篇
第二十章 宣教士的牧養:一個主任牧師的觀點和個人經驗
第二十一章 支持關係的重要
第二十二章 建立和維繫一個強大有力的支持系統
第二十三章 單身在禾場
第二十四章 跨文化宣教團隊
宣教士子女篇
第二十五章 讓宣子高飛─關顧華人宣子
第二十六章 幫助孩子成為TCK
第四部分 持續關顧
回述晤談篇
第二十七章 定期身心健康評估
第二十八章 過渡期的晤談活動
第二十九章 創傷與回述晤談
第三十章 重返家鄉的回述晤談
歸國返鄉篇
第三十一章 返國述職的關顧
第三十二章 重返家鄉的關顧
第三十三章 提前退役工人的後續關顧
後記
附錄一 華人宣教士關顧會議報告
附錄二 華人宣教士關顧訪談報告
附錄三 宣教士關顧的中文資源
附錄四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第一章 宣教士關顧簡介 王鈴惠

甚麼是宣教士關顧?宣教士關顧就是:在合理範圍內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跨文化的工人感受到來自其差派機構、母會的關心和支持,得到有效工作所需的資源,並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它是全面的、持續進行的準備與裝備,並涵蓋宣教士的事工和生活層面。它能給予宣教士一個有效率、能發揮潛能的跨文化生活(全球跨文化工人關顧網絡,2008)。簡單來說就是:關心照顧主工人和其家庭在身心靈各方面的需要,使主工人得以有效、長期地服事。雖然「宣教士關顧」是廿一世紀宣教學的一個新名詞,但並不是一個新觀念,在未有「宣教士關顧」這個運動之前,其實早就有「宣教士關顧」了。只是過去沒有專業的概念,採用的模式就是「前人帶後人」。

可是華人跨文化宣教歷史不長,因此年輕新進的華人宣教士缺乏在工場很久、很有
經驗的老手可以帶領他們。華人教會和差會對「宣教士關顧」的認識也很有限,多數教會對普世差傳的參與就是奉獻和代禱,差會則扮演行政管理的角色。另外,華人教會與機構,包括宣教士自己,對宣教士關顧也存有一些迷思。許多華人基督徒都認為,宣教士本來就應該吃苦耐勞、忍氣吞聲,承擔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宣教士碰到困難,應該要宣告神是我們的幫助和依靠;宣教士要獨立堅強,學習依靠神、仰望神;需要別人照顧是不成熟、軟弱、沒有信心、不屬靈的表現。因此,宣教士碰到困難和挑戰時,不敢讓別人知道,以致問題愈來愈嚴重,到後來不是心力耗竭,就是生病。

宣教士關懷運動的先鋒前輩賈德納(Laura Mae Gardner)提醒我們,人與同工是差會
中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宣教士關顧」是機構的「中樞神經」。可是,教會和差會常常卻只是專注「事工」和「成果」,常常忽略了宣教士這個「人」和對宣教士這個人的關顧,宣教士的配偶和子女更是容易被忽略。因此,華人宣教士折損的比例很高,估計可能超過50%。

宣教士關顧的重要

宣教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宣教士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關顧和餵養,宣教士的壽命就很難持久。世界福音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 WEA)於1997 年召開ReMAPI,探討宣教士折損的因素;於2002 年召開ReMAP II,探討宣教士留存的因素。這兩次的研究報告指出,20 位長期跨文化工人中,每年會有一位離開工場(Taylor,1997)。當一個宣教士提前離職,教會和宣教機構都要付出極大的經濟損失。經濟損失其實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更嚴重的是許多提前離職的宣教士帶著沉重的身心創傷回國。有些人甚至發展出身心疾患,帶給婚姻和家庭許多的困擾,也為教會和宣教機構帶來許多人事的困擾。

ReMAP I 和 ReMAP II 的兩個研究報告歸納出下列幾項,能夠降低宣教士折損的個人因素和機構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
1. 清楚的宣教呼召
2. 家人或重要他人的支持
3. 成熟的屬靈生命
4. 文化適應力
5. 良好的人際關係
6. 牧者/ 教會的關顧與支持
7. 穩定的經濟支持

機構因素包括:
1. 嚴謹篩選
2. 策略性的訓練
3. 有計畫的關顧
4. 早期介入

不管是個人因素或機構因素,兩者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宣教士面對最大的挑戰不是環境的困難,而是人的問題,宣教士關顧更是降低宣教士折損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有足夠的預備和訓練,再加上持續的支持和關顧,多達71% 造成宣教士折損的因素其實是可以避免的(Taylor, 1997)。

從過去許多危機、錯誤和失敗中,宣教機構逐漸覺察到,跨文化宣教士需要高質量
的支持,來幫助他們面對充滿挑戰的跨文化生活和服事,進而完成神所託付他們極具挑戰的重任。宣教士也需要充足的預備,並持續不斷地裝備和成長,才能夠有效、長期地服事。

除了實際的考量之外,聖經的教導更是教會和差會要重視宣教士關顧的最主要依
據。帕洛克牧師(David Pollock)提醒我們,「大誡命」和「大使命」是密不可分的。「大使命」是「大誡命」的實現;沒有「大誡命」,「大使命」也不可能實現(Pollock,2002)。

在耶穌離世之前,祂留給門徒的最後一條(也是唯一的一條)誡命,就是「彼此相
愛」這條大誡命(約十三34 ~ 35)。聖經中有許多相互關顧的例子(路八1 ~ 3;可十五40 ~ 41;帖前三2、6 ~ 7,五11 ~ 14;林後十一28),保羅書信也一再強調在基督的身體—教會—之中,肢體互相關顧不但是我們遵行主命令的表現,也是我們彼此相交的自然流露(參羅十二;林前十二;弗四)。哥林多後書五章14 節更清楚地指出,基督的愛是我們一切事奉的根本動機和源頭。因著愛,神差遣工人傳揚福音到地極。若沒有基督的愛激勵工人、肢體支持關顧工人,教會不可能完成神所託付的大使命。

因此,「宣教士關顧」其實不是廿一世紀教會從世界抄襲來的新觀念,而是初期教
會給我們的一個典範。它不僅是減少宣教士折損的預防措施,更是我們遵行「大誡命」的表現。神雖然沒有呼召每個信徒都成為宣教士,但是神呼召教會(包括每個信徒),一起遵行大使命。因此在宣教事工上,如果你不是蒙召被差派的那一位,那你應該就是在後方支持與關心宣教士的關懷團隊了。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