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過《寓道》、《棧道》和《逆道》後,《義道》爲福音書品讀系列畫上合宜的句號。
「馬太素描的義道,不是由計算公式的行為、憑自我能力駕馭而築建的,而是從感悟天父恩情、瞥見其臉容而形成的生命。細讀馬太敘述的人,沒有自義、傲慢的理由──饒恕別人不是因為自己比較好,擁有的人不是因為比別人更勤勞、付出更多。對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而言,馬太的信息不單不容易聽進去,甚至讓人困惑、失望甚至生氣忿忿不平……義道──恩典之路,並非我們計算的易道。」(摘自〈第三十七周:易道?義道!〉)
本書把馬太福音的經文與我們的生活結連,由馬太福音開首的家譜至最後耶穌從山出發的應許,五十四篇文章引導讀者反復思考經文涵義,關注世上的人和事,不止是身處的信仰群體,更讓讀者放眼社會世情,並指出了一條應用上讀者該走的道路——耶穌跟隨者要走上義道,以真理、愛與公義立足塵世,經歷真實的「與神同在」。
------------------------------------------------------------------------------
為甚麼要讀這本書呢?或者說,我們為甚麼不光是讀馬太福音的解經書就好了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它把馬太福音的經文與我們的生活作了密切的聯結;它指出了一條應用上可能的道路;它示範了一個耶穌的跟隨者如何體現他的信仰,以致關注這世界上的人、事、物;它展現了作者不讓僅是滿足於理智上對聖經的了解,更是願意與造他的主有心靈上的相契。
-吳道宗 台灣中台神學院教務長、新約教授
華人教會近年來重新發掘古老教會的讀經傳統,試圖尋覓具體掌握靈閱之法。在我看來,靈閱根本不是一套方法,而是人面向聖經時的根本態度。在《義道》中,我遇上一個願意對上帝的話誠實敞開自己的人,既堅持舉目望天聆聽,同時堅持腳踏血肉塵世。
-何威達 新加坡三一神學院教會歷史和講道學講師
我自小在教會長大,聽得最多的就是「公義」和「愛」。德蘭修女說過:「沒有公義的愛,不是愛;沒有愛的公義,不是公義。」偏偏充斥在教會的,正正就是這些沒有公義的「愛」和沒有愛的「公義」。《義道》也正正是要指出這個問題,孫牧師不慍不火,卻是字字珠璣,鏗鏘有力。
-林國璋 基督教善樂堂主任牧師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擔負了全人類所有的罪孽,孫牧師意識到的「黑暗的閘門」,是一連串的荒謬,包括宗教可以吃人、暴力可以如此橫行,因為我們的怯懦,罪惡反被包庇、隱藏。於是,他竭力以真理、以愛,撐開你我的心扉,看見上天的廣闊,瞥見基督的面容……
-萬樂人 突破機構署理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