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中國的耶路撒冷(下):溫州基督教歷史

作者 : 舍禾

出版社 : 宇宙光出版社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貨品尺寸/規格:230*170 m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出版日期: 2015/06/10

頁數: 785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78 NT$42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基督教和中國文化吵架吵了一百多年,卻從來沒有真正地見過一次面。

舍禾耗費十年精力,上天下地收集資料歷盡艱辛寫成的《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一書,這本厚達三十八萬字的巨著,我們會把它分為上下兩冊出版。在這本書中,也是溫州人的舍禾,筆端深情款款的把溫州的過往歷史和溫州基督教歷史,巨細靡遺的描繪得一清二楚,令人佩服:

從元朝也里可溫進入溫州開始,將溫州教會史分為古代教會史近代教會史現代教會史幾個不同階段,配合溫州文化社會的發展,將溫州教會史與溫州社會文化發展史緊密連結,的確在教會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創舉。

因為過去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者,往往會忽略文化社會的影響力,而研究中國文化社會史的學者也往往不自知的忽略基督教在文化社會中的影響力。形成所謂「中國教會歷史去社會化,中國歷史去教會化」的偏差。使得中國教會史及中國文化社會史的真相都有隱晦不明之處。

本書作者小心翼翼廣搜基督教及溫州地區相關社會文化資料,仔細加以排比分析,尤其對不同教派不同宣教士個人生命背景,措意尤深,精凖掌握其特質特性,加以論述。對宣教士的宣教對象——溫州人,作者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時間,收集了相當多的檔案資料,務求精凖掌握每一次宣教過程中彼此相遇相碰的真實經驗。經過這樣仔細的爬梳整理,形諸論述,讀者在捧讀之際,會親切的感受到一股溫煦的人味人趣,浮上心頭,讓你不由自主的把這本厚厚的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當然,就華人教會史而言,溫州也一直是一個極端重要卻被忽略了的地方。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為了跑生意,普天之下尤其是歐美各地,到處都有活躍的溫州生意人,更特別的是只要有溫州生意人出現,就有溫州教會出現。而溫州的基督徒及教會,在各種困難壓力之下,依然發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溫州被人稱之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或「中國的安提阿」,決非浪得虛名。但是何以至此?卻一直沒有人探討研究。有了舍禾這本書,庶幾可以彌補這項遺憾。尤其在教會各界高喊宣教的今天,這本書就更加值得閲覽細讀了。

除了考證祥確的文字敘述以外,舎禾也苦心收集了150幅重要的圖片,所謂有圖為證嘛!在圖文相互對證參閱之下,歷史的真相就更瞭然清楚的浮現在我們眼前,也讓這本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加。

當然,除了上述種種優勢以外,也是因為第一個進入溫州奠定溫州宣教堅實基礎的宣教士曹雅直夫婦,就是內地會成立初期最早被派往中國的先鋒宣教士。就內地會的歷史而言,曹雅直夫婦的宣教故事自然應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件,但卻一直被史家忽略,鮮少提及。曹雅直在內地會事工尚未正式展開之時,單槍匹馬,進入溫州,夫婦二人,二十六年據守在溫州,從零開始,建立教會,奠定教會在溫州傳佈的基礎。無疑地溫州教會史在內地會歷史上,必然佔有重要的一頁。舍禾這本書的出版,就更加具有特別的意義了。
 
舍禾
又名辛亦耕,浙江溫州人,從事傳道、神學教育、歷史研究、文字創作等工作,出版品有《中國稗子會》(美國華恩出版社 2011年)《榮耀荊棘路》一位家庭教會傳道人的自選文集(中福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第四部  溫州基督教現代史(1949-2012年)
    第一章  現代中國政治與社會概況
    第二章  「三自」革新運動(1949-1966年)
        第一節  「三自」革新運動的產生背景
        第二節  溫州「三自」革新運動的進程
        第三節  本章附錄
            附錄一:防止帝國主義利用教會危害中國人民  中國基督教界發表宣言(1950年)
            附錄二:對於天主教基督教問題應有的認識(1950年)
            附錄三:中共中央關於積極推進宗教革新運動的指示(1951年)
    第三章  無神論政權衝擊下的探索與應變(1949-1957年)
        第一節  傳教士撤離溫州與團體登記
        第二節  宗教管理機構成立與反右運動
    第四章  從「無宗教區」到教會崛起(1958-1965年)
        第一節  實施「無宗教區」試驗(1958-1959年)
        第二節  家庭教會建立及蓬勃發展(1960-1965年)
    第五章  在「文革」中持守與壯大(1966-1976年)
        第一節  遭受批鬥、迫害,教會相繼建立
        第二節  成立縣市「總會」及「溫州地區教會」
        第三節  教會壯大與得勝
    第六章  溫州地區教會的黃金時代(1976-1982年)
        第一節  合一的高峰時期(1976年)
        第二節  發展的黃金時期(1977-1982年)
        第三節  本章附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公安部、外交部關於抵制外國教會對我進行宗教滲透問題的請示報告(1980年)
    第七章  兩次分裂及新格局的產生(1982-2009年)
        第一節  第一次分裂:「三自會」復出(1982年)
        第二節  第二次分裂:得救教義之爭(1995年)
        第三節  三足鼎立:家庭教會格局的重整(2009年)
        第四節  兩會:「三自會」和「基督教協會」
        第五節  本章附錄:溫州市教會信仰告白
    第八章  擴張的軌跡(1982-2012年)
        第一節  廣傳福音
        第二節  拓展事工
        第三節  立場與制度
    第九章  對溫州現代基督教發展的總結與反思

第五部  教案與重大迫害事件
    第一章  發生教案與迫害的原因
    第二章  甲申教案(1884年)
    第三章  永嘉楓林教案(1894-1895年)
    第四章  平陽蕭家渡教案(1895年)
    第五章  庚子教難(1899-1900年)
    第六章  摧毀、查封教堂系列事件(1996-2001年)

第六部  附篇
    第一章  溫州天主教簡史
        第一節  天主教初傳溫州(1637-1707年)
        第二節  天主教在溫州的紮根與壯大(1869-1949年)
        第三節  天主教在溫州的裂變與現狀(1950-2012年)
    第二章  溫州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簡史(1867年)
        第一節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簡介
        第二節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溫州的傳播

第七部  溫州基督教大事記

參考文獻
人名漢英對照
人名英漢對照
機構及事件漢英對照
機構及事件英漢對照
索引

 基督教入台及中國內地會創設150年紀念套書總序


  2015年是台灣教會歷史年,因為第一位入台宣教的馬雅各就是在1865年6月正式進入台灣,展開他拓荒奠基設立教會的艱巨工作的。無巧不巧,對整個中國及1949年後台灣宣教工作極有貢獻的中國內地會(今日之海外基督使團),也是在1865年6月創設的。為了這兩個特別的事件,宇宙光馬禮遜學園決定舉辦幾件特殊的活動,以作紀念。  

  首先是承續先前的經驗,在「馬禮遜入華宣教200年歷史圖片展」「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歷史圖片展」「風雨彩虹:基督徒與民國百年繽紛錄」三大歷史圖片展覽之後,製作「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展」巡迴各地展出,並依例製作導覽手冊,以利有心人士收藏參考。同時與中原大學及內地會共同舉辦「內地會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共收論文20餘篇,宣讀研討後將再結集出版。在這些較為專業的活動進行期間,宇宙光愛心合唱團和師曠知音雅集國樂團也將舉行四場以馬雅各事蹟為主調的史詩音樂演出。除此以外,就是本套文集的出版工作了。

  老實説,出版一套文集,確實讓我們猶豫考慮了許久。在文字出版事業如此沒落蕭條的此刻,出版一套文集,無異是一種重大的挑戰,特別是一套相當專業性的華人教會史的專業文集。它的讀者在那裡?它的市場何在?幾經折騰考慮,我們忽然發現,2015年也是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所創辦的華文第一份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創刊發行200年紀念。終於在一種使命感的催促下,我們決定排除萬難出版這套文集。希望這一股追懷先賢捨我其誰的壯懷,也能得到你的回應支持。

  收在這套文集中的共有五本六冊專書。首先是舍禾耗費十年精力,上天下地收集資料歷盡艱辛寫成的《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一書,這本厚達三十八萬字的巨著,我們會把它分為上下兩冊出版。在這本書中,也是溫州人的舍禾,筆端深情款款的把溫州的過往歷史和溫州基督教歷史,巨細靡遺的描繪得一清二楚,令人佩服。我在舍禾這本書的序言中,曾特別就他的研究方法,說了下面一段話:
   
  從元朝也里可溫進入溫州開始,將溫州教會史分為古代教會史近代教會史現代教會史幾個不同階段,配合溫州文化社會的發展,將溫州教會史與溫州社會文化發展史緊密連結,的確在教會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創舉。因為過去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者,往往會忽略文化社會的影響力,而研究中國文化社會史的學者也往往不自知的忽略基督教在文化社會中的影響力。形成所謂「中國教會歷史去社會化,中國歷史去教會化」的偏差。使得中國教會史及中國文化社會史的真相都有隱晦不明之處。本書作者小心翼翼廣搜基督教及溫州地區相關社會文化資料,仔細加以排比分析,尤其對不同教派不同宣教士個人生命背景,措意尤深,精凖掌握其特質特性,加以論述。對宣教士的宣教對象——溫州人,作者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時間,收集了相當多的檔案資料,務求精凖掌握每一次宣教過程中彼此相遇相碰的真實經驗。經過這樣仔細的爬梳整理,形諸論述,讀者在捧讀之際,會親切的感受到一股溫煦的人味人趣,浮上心頭,讓你不由自主的把這本厚厚的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當然,就華人教會史而言,溫州也一直是一個極端重要卻被忽略了的地方。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為了跑生意,普天之下尤其是歐美各地,到處都有活躍的溫州生意人,更特別的是只要有溫州生意人出現,就有溫州教會出現。而溫州的基督徒及教會,在各種困難壓力之下,依然發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溫州被人稱之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或「中國的安提阿」,決非浪得虛名。但是何以至此?卻一直沒有人探討研究。有了舍禾這本書,庶幾可以彌補這項遺憾。尤其在教會各界高喊宣教的今天,這本書就更加值得閲覽細讀了。

  除了考證祥確的文字敘述以外,舎禾也苦心收集了150幅重要的圖片,所謂有圖為證嘛!在圖文相互對證參閱之下,歷史的真相就更瞭然清楚的浮現在我們眼前,也讓這本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加。

  當然,選編這本書的理由,除了上述種種優勢以外,也是因為第一個進入溫州奠定溫州宣教堅實基礎的宣教士曹雅直夫婦,就是內地會成立初期最早被派往中國的先鋒宣教士。就內地會的歷史而言,曹雅直夫婦的宣教故事自然應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件,但卻一直被史家忽略,鮮少提及。曹雅直在內地會事工尚未正式展開之時,單槍匹馬,進入溫州,夫婦二人,二十六年據守在溫州,從零開始,建立教會,奠定教會在溫州傳佈的基礎。無疑地溫州教會史在內地會歷史上,必然佔有重要的一頁。舍禾這本書的出版,就更加具有特別的意義了。
    
  在本套文集中,編號3的第二本書是許小華所編的《容閎年圖譜:中國留學生之父》一書。許小華是一位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而容閎出身於紀念第一位入華宣教的馬禮遜而創辦的馬公學堂,是華人歷史中第一位被宣教士帶領進入耶魯大學畢業的小留學生,也是鼓吹並帶領第一批小留學生赴美留學的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容閎無疑地是一位重要的人物。許小華基於專業工作的需要,從人才培育養成的觀點出發,花了許多功夫編寫成這本文圖並茂的《容閎年圖譜》,使我們對華人歷史中第一位出國留學在人才培育上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地位的歷史人物,有更清楚的瞭解認識,當然是件極有意義的事。

  在本套文集中編號4的則為魏外揚的《宣教繽紛錄》一書。魏外揚是歷史系科班出身,一生從事歷史教學,為了更多投入華人教會史的研究撰著,他欣然申請提前退休。在這本書中,魏外揚把他多年來在各個不同雜誌專欄中所寫的六十篇專稿,分成五大部分刊出。分別是:

  一〈馬禮遜拼圖〉:有關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的研究,近年來越發引起學界的關心注意。馬禮遜的著譯作品,相繼影印出版;馬禮遜生平事跡的論述文章,也紛紛發行出版。在這一股馬禮遜熱潮風起雲湧之際,魏外揚也提起筆來,捕捉馬禮遜言行事跡,小處眼捕捉全貌,共十五篇;取名併圖,缺一不可。是瞭解馬禮遜成就偉業不可輕忽的細節。

  二〈內地會精兵〉:內地會在華人群體中宣教已屆150年,此輯共收相關文稿9篇。敘述內地會宣教士事跡故事及相關研究。

  三〈天國醫師〉:在華人宣教史中,以醫師身份進入中國,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宣教士非常多,在這一部分中,魏外揚信手拈來,寫了十一篇在華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宣教士,醫德醫術救身救靈視病如親令人感動。這十一篇文章原先皆刊載於專為有心從事醫療宣教工作的現代醫護人員閲讀的「路加」雜誌。而有關基督教醫療宣教工作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心注意。希望你也能喜歡這些文章。

  四〈佳美腳蹤〉:收集在這個部分的共有十二篇文章,向你娓娓細述一群中西基督徒宣教士腳蹤所踏之地所留下的芬芳見證。魏外揚在這些篇章中,慧眼獨具,以他慣有的輕鬆筆觸,輕鬆揮灑,卻能觸動心靈,生發讚歎。

  五〈神國勇士〉:收集在這個部分的文稿共有十三篇。魏外揚仍然以他一向慣有的筆觸,輕描淡寫地引導他的讀者,跨出書冊的字裡行間跨出四面牆壁的侷限跨越國界疆域的控制,陪伴你進入世界各地巨人的心靈,進行一次短暫的訪談,引導你的思緒,飄向異域遠方。讀這些短文,卻有這些意想不到、回味無窮的收獲,的確是一件想不到的意外。

  收錄在這套文集中編號5的則為陳中陵所著《為基督造橋的人》。顧名思義,便可知道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介紹一些傑出的宣教士,為了向中國宣教而作的各種努力。作者將其內容分為三卷:

  一〈中國開門〉:共收十篇相關文稿,探討進入中國各地各領域先鋒宣教士的工作。這些一百多年前進入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事工領域的先行者,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們如何去面對解決這些困難?他們的成效貢獻是什麼?

  二〈紙上說書〉:收在這一卷的18篇文稿都是作者多年來閲讀入華宣教士所寫的專書或回憶錄的筆記報告。因為絶大多數的宣教士,來華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與訓練,不同於其他來華的政客軍人或生意人,這些人只要達到軍政或商業目的,旋即離開中國,返回故鄉。傳教士則多半長期居留中國,與中國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們所經歷的文化震驚文化適應,自然遠較其他人敏銳直接深入。所以有許多宣教士至終都成為偉大的漢學家,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同時,還有許多傳教士,為了傳教的目的,翻譯聖經出版刊物介紹西方文學思想作品或中國傳統思想學説,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地位。讀陳中陵「紙上說書」這卷18篇文稿,不知不覺就讓你走過一段艱難的思想歷程,令人興奮令人感動!

  三〈墓園遊蹤〉:中國人強調「蓋棺論定」,研究華人教會史的人,對於宣教士終極藏身之處,也向極關切,不敢輕忽。收集在「墓園遊蹤」這卷中的十三篇文稿,是作者陳中陸遊訪這十幾位宣教士墓園,回憶追思他們一生事跡貢獻的感動。中國人喜歡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如何面對死豈不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嗎?在華人宣教史中,我們看到許多宣教士視死如歸一代又一代的為宣教事工獻上生命,葬身異域他鄉,埋骨偏郊荒野,甚至像耶穌一樣飽受羞辱抱屈而終。如果不是在生死之間為生命找到了一個更高的價值意義,是不可能坦然面對欣然領受的。讀這幾篇文章,你會找到答案的。

  《宇宙光》創刊於1973年九月,到今年十二月,將出版第五百期,2016年元月號的《宇宙光》,就是五百零一期了。《宇宙光》42年來,一直以關懷歷史文化社會自居,四十多年來,一直盡力推動華人教會史與華人歷史文化社會的相關研究工作,如研討會的舉辦論文集的出版宣教經驗見證的推廣培訓等。如今華人教會史的研究已經由四十多年前的「險學」逐漸變成「顯學」,海峽兩岸三地的研究者越來越多,論文的質量也越來越精采。這一轉變的過程,可以説是我們的親身經驗。因此,本套文集的最後一本我們決定把宇宙光過去四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著文集的序論前言,匯聚成一本書,署之為《腳印:宇宙光華人教會史論著序文集》。一方面可以見證宇宙光過去四十多年來走過的這段感恩歷程;另一方面也為這四十多年來參與這段歷程的各次會議、參與學者發表論文出版書籍作一簡介記録,也可以說是華人教會史發展的一段歷史記錄。在所謂的華人教會史歷史年,出版這本書,我相信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歷史的巨輪會不停的向前滾動,如果我們錯過了今天的歷史,未來的歷史中將沒有我們的蹤跡。一個不認識今天歷史的人,也不會認識自己。這種人只好茫然無措地走向未來,走向未知。

  基督教信仰是一個注重歷史傳承的信仰。聖經第一卷書就從人類的始祖開始,逐代記載人類的起源發展與傳承,巨細靡遺。〈馬太福音〉一開始就把耶穌的譜系交待得清清楚楚。基督教一向就是一個注意歷史的宗教。上帝是創造時空的上帝。也把上帝所創造的時空賜給我們,讓我們進入時空的維度中,有了歷史,瞭解過去認識今天窺探未來。上帝就是歷史的主,但願我個門能成為握在上帝手中的一支筆,寫下「祂的歷史」(His-story)。一個有歷史的人,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知道自己在那兒,也知道自己是誰,更知道自己將往那兒去,多好!

  編完這套文集,心中充滿恩典。謹將這套文集,獻給上帝;祈求上帝將這套文集中所有的慈愛恩典智慧能力都豐豐富富的賞賜給毎一個看到這套文集的人。

林治平序

溫州,中國的耶路撒冷

  我從來沒去過溫州,但是溫州這個名字對我一點也不陌生。尤其是最近幾年,溫州這兩個字,更是常常在我眼前耳畔閃動轟響,想不注意它都不行。

  對溫州的第一次印象大概是快三十年前的巴黎之旅。那一次我應巴黎華人教會之邀,在那兒舉行一連串的特別聚會,行程排得相當緊湊。就在那些聚會中,我認識了好幾位溫州人。他們都是非常熱心渴慕上帝話語的基督徒。那時我就發現,只要有兩三個溫州人在一起,他們就一定會用別人很難聼得懂的溫州話興高彩烈比手劃腳的大聲彼此溝通。令我好奇的是當時我在巴黎碰到的溫州人,十個有九個半幾乎都是做皮件生意的人。後來我才知道,溫州人精明能幹在商貿場上折衝交易,彈無虛發,早有「中國的猶太人」的封號。我跟這些位元溫州人認識之後,充分體會經驗到溫州人積極主動抓住機會絕不放過的精神。在那不到十天的逗留期間,除了每次講座他們必然成群結隊蒞臨參加以外,他們也毫不客氣的算准我的空檔時間,抓住我跟著他們挨家探訪進出不同的醫院,為病人禱告祝福。老實說那幾天的忙累是我一直難以忘懷的回憶,不過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一群忙得不得了的溫州生意人,從那兒抽出時間來拉著我四處奔走,分享福音為人祈禱?這是我對溫州人的第一印象。

  等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中國大陸緊閉的鐵幕逐漸對外開放以後,海外人士才驚訝不置的發現,過去數十多年來,飽受壓制迫害以為已經消失不見的基督教,卻依然深埋地下生機勃勃地蓄勢待發。除了公開的官方認可的三自教會以外,所謂的地下教會家庭教會,更如雨後春筍,發展尤為驚人。

  在海峽兩岸開放初期,河南的家教會發展曾吸引了各界人士的注意。但沒多久,溫州基督教的發展很快的就超越河南,成為海內外各界人士關懷注意的目標。不到幾年時間,溫州皈信基督教的人數,飛躍增加成長,境內教堂快速增建矗立海外溫州移民也熱心參與各地教會宣教工作,建立了不少溫州教會,很快的便使溫州冠上了「中國安提阿」或「中國的耶路撒冷」的美名。       

  在這種情形下,作為一個教會歷史發展的研究人員,溫州這兩個字,自然而然就常在我眼前耳邊跳躍迴響。雖然如此,我對溫州仍然只是心響往之,至於對溫州的瞭解,卻仍是一片空白。最近幾年,雖曾多次安排前往溫州拜訪分享,但因種種原因,都沒法順利成行,深覺遺憾虧欠。

  最近輾轉接獲舍禾先生新著《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一書手稿,全書八百餘頁,從元朝也裡可溫進入溫州開始,將溫州教會史分為古代教會史近代教會史現代教會史幾個不同階段,配合溫州文化社會的發展,將溫州教會史與溫州社會文化發展史緊密連結,的確在教會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創舉。

  因為過去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者,往往會忽略文化社會的影響力,而研究中國文化社會史的學者也往往不自知的忽略基督教在文化社會中的影響力。形成所謂「中國教會歷史去社會化,中國歷史去教會化」的偏差。使得中國教會史及中國文化社會史的真相都有隱晦不明之處。本書作者小心翼翼廣搜基督教及溫州地區相關社會文化資料,仔細加以排比分析,尤其對不同教派不同宣教士個人生命背景,措意尤深,精凖掌握其特質特性,加以論述。

  對宣教士的宣教對象-溫州人,作者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時間,收集了相當多的檔案資料,務求精凖掌握每一次宣教過程中彼此相遇相碰的真實經驗。經過這樣仔細的爬梳整理,形諸論述,讀者在捧讀之際,會親切的感受到一股溫煦的人味人趣,浮上心頭,讓你不由自主的把這本厚厚的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作者本人亦系出身於基督教世家的溫州人,對基督教的信仰不僅有著客觀的理性認知,也有主觀性的生命經驗。因此,本書作者對宣教士所欲傳講的生命信仰,自然易於同理接受;同時,作為一個精通溫州話的溫州人,他也自然更易於瞭解溫州人對宣教士所宣講的福音內容或迎或拒的主要理由了。

  筆者在過去四十多年的時光中,有幸涉獵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工作,越來越覺得過去許多有關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要不然純粹站在飽受西方文化社會影響的基督教傳統神學立場,立論書寫,動輒以華人迷信落後甚至野蠻無知,強要華人改變,接受基督教信仰;要不然站在純粹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的角度,對基督教信仰視為洋教侵略,力加排斥拒絕。難怪研究中國官紳反教問題的權威學者呂實強教授要說:「基督教和中國文化吵架吵了一百多年,卻從來沒有真正地見過一次面。」

  在這種情形下,難怪有些人極力主張中國教會史的研究者要「出得來」,站在基督教的外面,客觀冷靜的觀察,才能掌握教會史的歷史真相。但是基督教信仰強調的是一股生命內在的改變能力,宣教工作更是如此。一味主張「出得來」,堅持必須站在基督教的外面去瞭解基督教的宣教工作,或堅持站在華人文化社會的外面去瞭解基督教在華人文化社會中進行的宣教工作,兩者都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是必須先有「進得去」的生命經驗,才能瞭解宣教士前仆後繼犧牲奉獻視死如歸的真正原因。一個教會歷史的研究者如果不能先具有「進得去」的能力——進入基督教的內層核心價值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的核心價值——又何必侈談什麼「出得來」呢?本書作者就是一位兼具「進得去」與「出得來」雙重能力的人,因為「進得去」,他能游走於基督教信仰與溫州文化社會變遷的核心價值之中,找到相互同理彼此接受瞭解的關鍵;從這個基礎上,他才能「出得來」,把基督教與溫州文化社會間糾纏難解的歷史迷團,一一解清。這是這本書之所以成功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最近三四年來,坊間連續出版了好幾本有關溫州教會史的新書,首先是2011年寧波出版社出版,由張永蘇李新德翻譯的《晚清溫州記事》。這本書是譯自偕我會(後更名為循道公會)1883年進入溫州的宣教士、有名的漢學家蘇慧廉(W. E. Soothill)在1907出版的《A Mission in China》一書;然後是曾任記者的溫州基督徒家族出身的沉迦,上山下海跑遍中外相關各地,訪談查閱各種檔資料,寫成的《尋找,蘇慧廉》一書,2013年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最新的一本則是由研究內地會史宣教行傳的前輩黃錫培在2014年9月由海外基督使團及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所出版的《昔我往矣——內地會赴溫州宣教士行傳》,黃先生多年沉浸內地會出版的《億萬華民》(China's Millions),研究專題也集中在內地會宣教士行傳。

  有了這幾本圖文並茂考證詳確充滿了人趣人味的著作,使我這個從未到過溫州的人,對溫州忽然覺得又熟悉又親切,對上帝在溫州的行事作為,更加驚訝讚歎。誠如本書第四章所記,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溫州,幾乎被政府政策設定成為「無宗教實驗區」,並於1959年宣佈溫州業已成功的成為全國第一個無宗教區。但是1960年第一間家庭敎會也在一片不可能的情況中,悄然成立。儘管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期間,教會面對的壓力逼迫,使得檯面上看得見的教會幾乎完全滅絕停擺,然而神卻在短短期間使溫州成為中國的耶路撒冷,這樣的演變結果是完全無法用理性思考去解釋的。時至今日,溫州教會所遭遇的內外危機,從表層現象觀察,依然問題重重,困難橫亙,然而歷史就是「祂的故事」(History),就讓我們把溫州交在上帝的手中吧!上帝寫的溫州歷史,是不會錯的。

  寫到這兒,我真想早點去溫州,到那兒仔細拜訪一下上帝所做與即將做的奇妙工作。

  謝謝舍禾寫下這本書,是為序。
 

林治平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
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2015年2月4日


自序

歷史、腳印和恩典

  這是歷史

  這是一本歷史書。

  這裡有溫州基督教會歷史,也有溫州社會歷史;

  這裡有西方傳教士曹雅直、曹明道、蔡文才、李華慶、蘇慧廉、蘇路熙、施德福等,也有溫州社會著名學者、名人趙鈞、孫詒讓、楊青、陳虯、宋恕、劉紹寬、湯聯奎、劉廷芳、吳百亨、胡識因、鄭振鐸、尤樹勳、楊玉生、汪起霞等;

  這裡有為溫州人提供西式教育的崇真小學、育德女學、藝文學堂、藝文女學、白累德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白累德高級助產職業學校、保祿小學等,也有溫州本地人開設的中西學堂、溫州府學堂、平陽縣學堂、里安普通學堂、愛群女學、大同女學、東甌女學、甌海公學等;

  這裡有內地會的醫院和戒毒病房、循道公會的定理醫院和白累德醫院、天主教的董若望醫院等,也有溫州本地人開辦的惠愛醫院、伯蘭氏醫院、友文醫院、甌海醫院、鹿城醫院、德民醫院、玉生醫院、大南醫院、東南醫院、永嘉地區醫院等;

  這裡有甲申教案、永嘉楓林教案、平陽蕭家渡教案、庚子教難、三自愛國運動、無宗教區試驗等溫州基督教歷史事件,也有金錢會起義、五卅慘案、為淞滬戰地同道請命、大躍進、溫聯總和工總司的武鬥等社會事件;

  這裡有聖經及福音等,也有溫州方言的研究等;

  這裡有影響溫州教會的非溫州本土的名人宋尚節、俞國楨、倪柝聲等,也有影響溫州社會或與溫州有著某種關聯的西方文化或神學名人莊延齡、翟理斯、孟國美、伯希和、費正清、薛華等。

  這裡有溫州本土教會發展和壯大的動人故事,也有溫州社會變遷的美好回憶。

  以往,中國的歷史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中國歷史去教會化,中國教會歷史去社會化。而本書將為讀者提供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國地方教會歷史。

  這是腳印

  將近走過150年歷史的溫州基督教會,在這裡凝結成一幅幅的圖片和一串串的腳印。

  到南極旅遊的人常會看見這樣一個提示牌:

  Take nothing but photo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不帶走任何東西,除了照片;不留下任何東西,除了腳印。

  其實,這句話除了適用於環保領域,也適用於傳教領域。這些從西方遠涉重洋到達神秘東方的傳教士,他們將一生獻給了這裡,為了福音,他們無所保留,有的埋屍異國他鄉的溫州,有的在風華正茂時來到溫州,在風燭殘年時踏上回鄉之路。他們沒有帶走什麼,卻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在所有的腳印當中,有些是帶血的腳印,如1895年的溫州內地會,霍亂奪走了4位傳教士和家屬、5位溫州信徒的生命,以及1949年後的政治運動,給溫州教會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有些是令人欣喜的腳印,如1933年的溫州循道公會成為全國的七大教區之一,以及經過文革後的溫州教會被外界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本書以最大的努力,集合溫州教會歷史上每一步的腳印,以證明耶穌基督曾經在這裡走過,而今他仍然行走在這片熱土上,為溫州教會的成長繼續留下全新的腳印。



【聯合推薦】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林治平
恩福文化宣教使團會長——陳宗清
溫州市教會議長——陳撒母耳
西方神學院跨文化博士課程主任——溫以諾

『深入剖析這座瀕臨浙江東南岸的海港城市蒙神賜福的來龍去脈,也說明了溫州人一面經商、一面建立教會的獨特作風。』——陳宗清,恩福文化宣教使團會長

『神揀選這塊土地,使用溫州人獨有的性格與文化,讓基督奇妙的福音改變了數百萬華人的心靈。瞻望未來,我們深信神會作更偉大、更令我們驚奇的事。本書為我們揭示個中的若干主要原因。』——陳撒母耳,溫州市教會議長

『近百年來有關中國教會史的著作,宏觀的通史性書籍已有不少,針對特定時期特定專題的學術性論文亦為數甚多。但以一個城市為主軸,全方位敘述的城市教會史,極其罕見。本書資料豐富,旁徵博引,堪為楷模。』——蘇文峰牧師,《中國教會歷史》錄影帶講員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