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讀神學的時候,每次做經文分析都要查看至少5-7個聖經譯本。在未認識原文的年代,這樣做經文比較往往是大開眼界的:從來不知道同一節經文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翻譯,有時候分別之大,甚至可以改變我們對一段文字的理解。但為甚麼華人信徒甚少讀不同版本的中文聖經?是不是我們普遍使用的《和合本》太完美,根本不需要參考其他版本?還是華人教會已習慣使用《和合本》,對這個版本的權威毋庸置疑,以至少有考慮閱讀其他譯本?
寫這書的目的是要鼓勵信徒重視及細心思考我們所使用的中文聖經譯本,明白譯文文字和對聖經的理解是息息相關的。書的重點在於不同聖經譯本在用字、文體和翻譯方法上的轉變,探討不同類型的版本為何在某一個時間及歷史環境中出現,與下一個階段出現的譯本又有甚麼關係,並且如何影響我們今日所讀的中文聖經。
由於許多先前版本的詞彙和風格一直留存至今,明白中文聖經的「成書」故事,對我們明白今日所用聖經的優點和缺點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