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大腦說:性不性,有關係

作者 : 喬艾斯麥克爾漢尼/弗瑞坦麥克凱席克布希

出版社 : 愛家出版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貨品尺寸/規格:17 X 23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蔡志東

出版日期: 2016/10/01

頁數: 176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15 NT$35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為什麼愛上不該愛的人?
為什麼忘不了早就分手的戀情?
這些每天上演的情節,其實都跟大腦以及神經元的聯結有關。
  
  除了性病、未婚懷孕,最新的腦科學技術告訴我們,婚姻以外的性行為,還會造成第三個風險,那就是這些分分合合,會傷害到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親密關係的聯結能力。
  
  年輕人追求刺激,特別需要同儕的認同,但是,大腦非常重要的決策中心(前額葉),在這個階段還未發展完全,所以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愛與性的困擾,特別需要父母、老師的陪伴與提醒:保險套與避孕藥,沒有辦法保護你的心,保護你建立美好未來的能力。
  
  年輕人如果可以等待,在婚姻的承諾之中,性可以增加兩人的聯結,讓夫妻愛的分不開,更能夠一同保護、照顧婚姻中的兒女,相信這是每個新生命可以得到最美好的禮物。
  
  所有的論點都來自於科學的證據,但是用好讀易了解的方式,並加上許多過來人的心裡話,讓讀者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複雜的腦科學,以及大腦與性之間,錯綜交織、奇妙互動的關係。
  
聯合推薦
  
  蔡志東
  澳洲查爾斯特大學神學碩士
  中央研究院暨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博士
  新竹國際基督教會牧師
  
  晏涵文
  臺灣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
  臺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鄭翔好
  旭立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許皓淳
  腦神經外科醫師
喬‧艾斯‧麥克爾漢尼 (Joe Mcilhaney Jr., M.D.)

  喬是一位婦產科醫生,同時也是性健康醫學中心的創建者與主席。之前他在德州奧斯丁執業,並且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總統諮詢委員會,以及在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主任的諮詢委員會中服務。他與妻子住在奧斯丁47年。

弗瑞坦‧麥克凱席克‧布希 (Freda Mckissic Bush, M.D.)

  密西比州執業超過21年的婦產科醫生。目前她在私人診所執業,同時也在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的婦產科以及家醫科執業。布希醫生是醫學中心的董事,同時也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總統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她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七個孫兒的祖母。
 
 

譯者序

你我都應該關心的「性」

  性,總是帶來一連串的話題。人為什麼天生就有性別的差異?人為什麼會有性行為?性,單單是為了生兒育女?以身相許、從一而終的性關係,只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穩定?還是只是為了快樂?人們對性真是充滿了好奇、執迷。

  每個動物都有特定的發情時段,得把握這一段時間求偶、交配、繁衍後代。但就人類而言,在身體允許的狀況下,女性一年十二個月都可以懷孕,而男人也隨時都可能有性衝動。顯然,人類性的內涵,遠比動物更加的複雜;而性的目的,也比動物更加的多。正因為性之於人是多重且複雜的,自然也使得研究人類性現象的理論學說多重又複雜。

  生物決定論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性行為,是因為生存競爭下,人類基因有想要傳遞自我遺傳訊息的驅動力。因此男性必須找尋更多的性伴侶,好保存與傳遞自己的基因。而女性的卵子數量遠少於男人的精子數量,卵子發育成熟的模式也與精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卵子基因所採用的策略也不同。卵子基因驅動女人進行性行為時,必須謹慎評估,以確保自己的基因與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男性基因結合,好得到最佳的保存與傳遞效果。這些學者認為,性的發生都是自私的基因的緣故。

  但如果性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殖、保存並傳遞基因,那麼人類可以使用更經濟、有效率的無性生殖方式,簡單將自己的個體一變為二,也將自己的基因一變為二。或是人類可以像其他具有發情期的動物,集中在幾個特定的時間,進行性活動,然後擁有孩子,傳遞自己的基因。性的發生是有代價的,人可能因此懷孕,造成生活的不方便,甚至是生命的危險。為什麼人的繁衍,不是採取簡單的方式,反而是選擇風險較高的方式?

  人類的性,顯然遠超過生殖目的。加上生殖與控制生殖的科技進展,人們關心性的角度,逐漸從生物學的觀點,轉向社會文化學的角度。從社會學出發,我們重新定義性別的意義。性從人生理的功能之一,提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性代表自我。因此我們用性傾向來定義自己,甚至用性傾向創造自己的生活型態。性與生殖,性與生物本質脫鉤之後,性成了慾樂的性。性代表的是自我的自由表達,擺脫身體生理的限制,這樣的性受限的只有人類自我的想像,也就是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不可否認的,現今文化潮流決定現今人類的性觀點,文化的影響力甚至遠超過過去純粹的生物觀點。但這就是人類性的全貌嗎?我們能以思想漠視人生理本質的結構嗎?

  性,是全人的性。它不單只是生物的活動,也不只是社會文化的實踐,而是綜合全面的影響。所以,本書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以及大腦化學分子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的新發現,並且幫助我們了解性對於大腦發展的影響。就好像哥倫布透過單鏡筒發現新大陸,科學家因為新的大腦科技,發現人類性的新大陸。這一個新大陸是複雜且多重的,性不僅只是生殖,不僅只是生物的活動,也不僅只是心理的愉悅而已。

  舉例來說,大腦所分泌的催產素,因為身體的親密關係而分泌,使得人的心理產生安慰與穩定的安全感,而促成更渴望親密的接觸。而人越是親密接觸,又更加促進催產素的分泌,使得兩人的關係更加的緊密與穩定,這種穩定與親密是健康的愛情、婚姻、家庭與社會不可或缺的要素。

  新的大腦研究清楚告訴我們一個全人的性,包含了生物、婚姻、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交互作用。而這些交互作用不是依據社會學,而是大腦科學、生理學的新發現,是建構在札實的根基,而非理論想像。這些研究讓我們清楚知道人類的身體有自然的限制,也有自然的潛能,它對於我們的人生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大腦的發展與大腦化學分子的分泌是中性的,不是道德性的,卻深深被我們的生活型態所影響。

  本書是由麥克爾漢尼與布希醫生合力完成,全書的口吻就好像小鎮診所的家庭醫生,花時間和看病的人好好聊一聊,用各樣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你身體正在發生的事情,告訴你不尊重身體健康的人所發生的故事,喚醒你最基本的生理知識與健康常識。作者也提及科學界驚天動地的新研究,還有扎實的實驗數據。而這一切不是要顯示自己多麼有知識,而是要叮嚀你,別讓不好的性生活型態,破壞人生的未來潛能,因為身為人不只有性而已,還有許多重要的意義與目的。

  性,人人都關心,也應該要關心,因為生命就是從性開始,但是生命開始之後,就不是只有性了。如果生命真的有目的,那就是活著,並且在活著的時候,盡力、努力探究如何活得好,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
 
蔡志東
新竹國際基督教會牧師
澳洲查爾斯特大學神學碩士
中央研究院暨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博士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