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將運用主所創立的使徒性模式,使教會滿有大能與榮耀!
去除金牛犢
上一章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皮袋。舊皮袋的教會只有一個人負責事工,而新皮袋的教會每一位信徒都受裝備,各盡其職。神在過去三十年一直呼召教會作此轉換,但只有極少數的教會已經改變。我曾拜訪過堅信五重職事很重要的教會,他們卻仍然使用舊皮袋的模式。
為什麼教會要轉換是如此困難呢?問題就在於你要先殺一頭牛,才能製造新的皮袋。
現今的教會有一個「金牛犢」,攔阻我們轉換到新皮袋。那個金牛犢是一種假設,幾乎每個在美國的基督徒都這樣想,那就是牧師是教會最主要的職分。
讓我們殺了這頭金牛犢吧!為了要這麼做,我需要先告訴你一個祕密,使徒們所設立的教會並不是這樣的:
牧師
][
會眾
使徒們從未想過教會是由一位牧師與一群會眾所組成的。
幾年前我在研究教會的各種職分,決定從牧師開始研究。當時我有一個口袋型的電子聖經,只要輸入一個字,它就會在幾秒之內給我一串該字在聖經中的所有出處,這樣要在聖經查閱任何主題都很容易。既然我要研究牧師的職分,就想先研讀聖經中提到牧師的每一個出處經文。
拿出電子聖經後,我輸入牧師(pastor)這個詞並按下搜尋鍵,螢幕上出現的信息是:「這個詞無法找到。」這個電子聖經的記憶體讀過聖經的每一節經文,竟然完全找不到牧師這個詞!於是我試試看輸入牧師的複數(pastors),電子聖經再搜尋一次,最後出現一處經文,以弗所書四章11節:「祂所賜的有……牧師。」
我大受震撼,這就是整本聖經關於牧師的教導:只有一些人是牧師!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實是,牧師一詞只有在聖經中提到一次。
你是否明白:新約聖經中沒有提到任何一間教會是有牧師的?保羅寫了許多書信給他所設立的教會。在那些信件中,他問候長老、執事和那些在他們家中的教會聚集的人,但他從來沒有提過或向其中任何一個教會的牧師問安。
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列出教會的事工時,他說:「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他甚至沒有把牧師列入其中!牧師在新約教會中並不是主要的職分。
我另外作了一次研讀,我搜尋新約聖經中,想看看每一種職分被提到幾次。我發現使徒總共出現了八十七次;先知出現一百五十七次;教師出現一百廿一次;傳福音的出現三次,牧師出現一次。
現在,想一想美國教會的作風:當今多數教會甚至不相信仍然有使徒,他們也不相信有先知。他們讓教師教導主日學,但要他們使用自己宗派所發行的每季教材。他們也會讓自稱為傳福音的(evangelist,編按:或譯為「佈道家」)一年來教會一次,傳講一個禮拜的福音信息。然後,他們讓聖經中僅提到一次的牧師職分成為教會的主要職分,負責教會所有的事工!
你看出為什麼美國教會一團糟的原因了嗎?牧師是重要的,所有的恩賜都很重要,但牧師絕不是最主要的職分。
美國牧者的困境
我們在第四章看到有關美國教會驚悚的統計數字,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牧師在生活上的統計數字!在過去二十年所進行的研究中,有一些是關於牧師的生活。這些研究涵括不同的宗派及教會架構,但結果的相似度令人驚訝:
● 這些研究指出,百分之八十的牧師及百分之八十四牧者的配偶常常受到憂鬱症的困擾。
● 百分之八十的牧師感到自己無法勝任他們的職位,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及所受的訓練足以完成工作的需求。
● 百分之七十的牧師表示自己常常想要離開事奉。
● 百分之五十的牧師說如果他們有另一個養家糊口的出路,就會離開服事的崗位。
● 每個月真的有一千五百位牧師離開服事,原因是過勞、不道德或教會中的爭執。
● 百分之七十的牧師認為,他們沒有任何一個朋友。幾乎沒有一位牧師有親近的朋友。
● 百分之七十五的牧師說,他們時時活在壓力下。牧者精神崩潰的保險花費比所有世俗職業高出百分之四。
● 百分之七十七的牧師覺得他們的婚姻不幸福。
● 百分之五十的牧師的婚姻以離婚收場。
● 大多數的師母說:他們婚姻中最具破壞性的一件事,就是她們進入服事的那一天。
請花一分鐘讓這些統計數字停留在你的腦海裡。傳統的牧養模式正在摧毀牧師。在一個牧養型教會,牧師肩負一連串根本沒有人能完成的要求。神卻從未要求一個人要獨力完成所有的事工!神也從未給一個人完成所有事情的恩賜!舊皮袋加諸在牧師身上的要求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達到的。
如果領袖是如此的光景,難怪美國教會是一團糟。牧養型教會是行不通的舊皮袋。
我們該怎樣對待牧師呢?
那麼我們該怎樣對待牧師呢?將他們革職嗎?我過去在教會作這方面的教導時都感到緊張,我怕牧師會不高興,擔心牧師們會誤認我希望他們被解聘。然而,我發現牧師是最熱衷聽到這樣信息的人。他們知道傳統的牧師角色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解決之道不是解聘牧師,而是允許「牧師」按他們的恩賜來運作。大部分擔任「牧師」職位的人並不是牧師,有些我們稱為「牧師」的人其實是使徒。他們有些是先知,有些是教師,而有些是傳福音的。舊皮袋的問題是要將每個人放進相同的模子裡,讓他們做同樣的事。
這就是為何多數的牧師很悲慘。他們每週的時間表排滿了他們缺乏恩賜去做的事,而去做不是我們恩賜的事,通常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意思就是,他們很少有時間做那些他們被呼召去做的事。
牧師需要得著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教會需要弄清楚他們牧師真正的恩賜是什麼,讓他們操練這些恩賜來裝備基督的身體。然後,神就會興起其他的恩賜。
牧養型教會的起源
教會的牧養模式是從哪裡來的呢?如果教會的牧養模式不是出自新約聖經,我們又是從哪裡得到的呢?不需太驚訝,這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君士坦丁所提出的改變。君士坦丁想要擁有他可以掌控的教會,但要掌控五重職事是相當困難的。
君士坦丁對宗教組織有另一套架構,它來自於異教密特拉。在密特拉教(Mithraism)裡,每一個寺廟都有一位祭司負責,他們稱他為「神父」(father);大祭司被稱為「神父之父」(Pater Patrum)或「爸爸」(Papa)。密特拉的大祭司戴著一枚戒指及一個稱為「主教法冠」(miter)的紅帽。他的標誌就是牧羊人彎曲的杖與一把鑰匙,他在羅馬梵蒂岡山(Vatican Hill in Rome)的寺廟(temple)裡掌權。
在君士坦丁的支持下,教會經歷管理上的改變。到了中世紀,教會不再有使徒、先知、教師、牧師或傳福音的。中世紀的教會是由稱為「神父」的祭司帶領;大祭司被稱為「爸爸」(Papa)或「教皇」(Pope)。他戴著一枚戒指及一個稱為「主教法冠」的紅帽。他的標誌就是牧羊人彎曲的杖與一把鑰匙,他在羅馬梵蒂岡山的宮殿(palace)裡掌權。
幾年前我和琳達與恰克‧皮爾斯到羅馬城,我們參觀了一間古舊的密特拉寺廟。這間密特拉寺廟是一群挖掘工人在一間古老天主教會的地底下發現的。這間教堂直接蓋在密特拉寺廟的正上方。用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個異教寺廟實際上是這間教會的根基。我相信這是黑暗時期教會的先知性寫照,密特拉教就是中古時期的教會根基。
讓我稍作說明,我不是要毀謗天主教徒。這個異教的遺產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當今的所有教會都有這個不屬神的根基。雖然部分的教會比其他教會遠離此根基,但是整體的教會仍需要被恢復!
當宗教改革來臨時,改革者知道在教會中有許多事不合乎聖經。他們拒絕向聖徒禱告,拒用許多異教的裝飾;他們拒絕教會應由祭司帶領的觀念,他們知道新約聖經教導信徒皆祭司,耶穌就是我們的大祭司。
問題在於他們沒有真正明白教會應當如何運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聖經中找到「牧師」一詞。為了要更加合乎聖經,他們將領袖的頭銜從「祭司」改成「牧師」,但地方教會的基本架構並未改變,仍然是舊的管理方式。
從: |
祭司 |
變: |
牧師 |
|
|
|
|
|
教會 |
|
教會 |
宗教改革帶來教會架構的改變
教會的牧養模式源自於異教密特拉教。密特拉教是個「神祕宗教」(Mystery Religion),在神祕宗教裡,只有祭司被允許知道神聖的真理並執行儀式,一般人只能在無知中敬拜。
這就是教會從牧養模式轉變到五重職事很困難的原因,我們仍擁有舊的思考方式。牧養模式從來不是神的計畫,它也不能成就神對祂百姓的目的。
改變的關鍵
那我們當如何開始執行五重職事?第一個步驟,就是要除去我們舊皮袋的思考方式。當我們走進一間教會便想:「誰是這裡的牧師?」我們就是走進了舊皮袋的思考方式。當你在初代教會時期走進一間教會時,這不是你會問的問題!
當你走進一間新的教會時,你第一個問題應該是:「這裡的使徒是誰?先知是誰?教師是誰?」神要帶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思想模式。
神正在恢復祂的聖殿,祂也正在恢復教會的架構。祂在教導我們一個「管理教會」的全新方式:是以使徒和先知為根基(參考以弗所書二章20節);由教師教導我們明白神的道,訓練人實現他們的命定;由傳福音的引導失喪的人歸向耶穌;而牧師預備好來醫治、安慰和堅固羊群。這是神對教會的計畫。
教會被設計為一個能承接神榮耀的聖殿,但是當聖殿被玷汙時,神的榮耀便離開。恢復聖殿的時刻已經到來。
宇宙的大君王,升上高天的主耶穌,祂賜我們五重職事來管理祂的教會。一位不同的王,異教的羅馬皇帝改變了這樣的治理,以致我們失去神的賜予。好消息是,神正在恢復我們所失去的。
《使徒性教會正興起》是一本帶來教會革命性突破的書,內容闡明:
● 為何要以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五重職事來裝備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
● 國度教會與地方堂會的差異性如何?
● 我們為何會從初代教會如此的國度權能,墮落至今天教會的軟弱無能?
本書也具體地說明:先知使徒複合性的恩膏如何能開啟、發展我們屬靈的感官,進入五重職事的運作中;而使徒性訓練中心及家教會系統、職場教會系統,將建立教會滿有權能,勝過陰間的權柄。使徒性訓練中心輔以網路教會系統,如同母港與航母戰鬥群的連結,能快速擴張神國,發揮影響力。
鼓勵你一定要讀《使徒性教會正興起》。這本書充滿了使徒、先知及教師的恩膏,將會帶給廿一世紀教會無與倫比的影響,不要錯過!!!
──章啟明長老(以琳書房、和散那事奉中心、
一個全新的屬天季節約在二○○一年左右開始,有些人稱之為第二個使徒時代,至少在西方世界是如此。它是源自於八○年代對先知恩賜和職分的認可與啟動,以及九○年代對使徒恩賜和職分的認可與啟動。因此,現今教會主要的政權(government),在十八或十九世紀以後,第一次反應出新約聖經對教會政權的設計。
此舉會導致一連串顯著的改變並不令人訝異。我想我可以非常有力地論述:自從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以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教會運作方式已產生了最激進的變化。其中有許多的改變一直在落實中,其他地方也對此有所描述。然而,隨著此運動的日趨成熟,新的創舉不斷浮現出來,其中之一就是「使徒性中心」(Apostolic Centers)的現象。雖然我知道早在九○年代初期,就有人領受了使徒性中心的啟示和異象,我個人的觀察是:大家會開始注意是因著兩個最近的事件。
第一個事件是二○○八年五月卅一日,先知恰克.皮爾斯在美國紐澤西州自由公園(Liberty Park, New Jersey)經歷了一個特殊四小時啟示性的下載。除了許多其他事情之外,神還向恰克表明,祂將在美國五十州興起「得勝的後備軍隊」(Triumphant Reserve),並且這些得勝的後備軍隊將建立「自由的哨站」(Freedom Outposts)。後來愈來愈清楚的是,「自由的哨站」就是其他人稱之為「使徒性中心」的同義字,大家也同意「使徒性中心」將成為可接受的確定用詞。
第二個事件是二○一四年六月十一至十二日,於美國德州哥林多市(Corinth, Texas)的全球領域中心(Global Spheres Center)所召開的全國使徒性中心研討會議(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Apostolic Centers),又名「使徒性中心正興起!」(Apostolic Centers Arising!)。大約有一千二百位領袖感興趣且親自參加這個聚集,收看網路直播的人數也相仿甚至更多。會後的共識是:這不應只是一次性的研討會議,而是標示使徒性中心的領袖們有持續性對齊(alignment)的開始。該協議指出,最佳服事神國度的方法,就是藉由使徒性中心的相互連結,而不是彼此分散地事奉。這便是使徒性中心協會(Association of Apostolic Centers,簡稱AAC)的誕生,至少在最初的階段,我受邀擔任此會的召集使徒(Convening Apostolic)。
我的第一個步驟,是召聚我個人有接觸、也是眾所公認的十二位使徒成立使徒委員會(Apostolic Council)。我們在二○一四年十二月聚集,密集討論關於此協會的本質與執行方針。這些領袖不斷地討論教會要改變,轉換成國度的模式;也包括現今教會當如何聚集,並為接下來的日子在地上所要彰顯的榮耀而爭戰。
雖然我們都很清楚傳統的地方教會和使徒性中心的主要區別,我們發現要明確定義出使徒性教會和使徒性中心是比較困難的。使徒性教會的國度事工多半局限於他們能直接影響的領域,然而使徒性中心的思考和行動卻是區域性的。使徒性中心明顯是由使徒來帶領,能掌握大局,了解靈界和自然界力量目前的情勢。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確認神的子民如何在使徒性中心一起聚集,根據教會一直到如今的歷史,為神國度的計畫而爭戰。這是一本了解未來的必讀之書。讓我們進入神得勝的計畫!
──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全球領域公司(Global Spheres, Inc.)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