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耶穌的叮嚀:天天親主365(二版)

作者 : 莎拉揚

出版社 : 保羅文化

商品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軟精裝/橫排

貨品尺寸/規格:12.5 x 19.5 cm

限制數量:

供貨狀態:

譯者 : 程珮然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 402

適用分類: 全

運送條件: 不拘

(商品可訂購,結帳後立刻為您進貨,請安心訂購)
NT$324 NT$360 折扣: 9 折
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分享:
耶穌正在對你說話,你聽見了嗎?

宣教士莎拉.揚恩,在撰寫了多年的禱告日誌後,因著渴望更專注於​救主耶穌的聲音;並全心「聆聽」祂的話語。因此她執筆寫作,踏上​了一條永遠改變自己、同時也能改變世上千萬人生命的旅途。

《耶穌的叮嚀》書中聲聲溫柔的呼喚,充滿了主愛的溫暖、能力​和應許,那是耶穌滿心愛意放在她心上的話語與聖經經文,是允諾、​安慰與盼望的話語。這些話語使她不斷感知耶穌的同在,得享耶穌所​賜的平安和力量。

耶穌也同樣在呼喚你。也許你對作者渴望更強烈感知「神與你同​在」的需要感同身受;也許耶穌好像離你好遠,但你卻不知為什麼;​又或者你已經與耶穌漸行漸遠,遠超過你自己的想像。本書值得你花​一年的時間每天閱讀,激勵你更加親近基督,並使你與祂共處的時間​,由獨白轉為互動的對話。

書中每日的篇章,都彷彿是耶穌親身對你說話,因為祂實實在在​正對你說話。你聽見了嗎?

#40週年

莎拉.揚恩 Sarah Young
她的靈修著作都是來自她每日讀經、禱告與記錄靈修日誌的安靜時刻中,自身從上帝而來的領受。在她暢銷全球一千六百萬本的書籍中,《耶穌的叮嚀》幾乎出現在所有暢銷榜上。莎拉的著作包括《耶穌的叮嚀》、《盼望不停歇》、《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耶穌的叮嚀給主最親愛的小孩》等,每一本都勉勵著讀者更親近基督。《耶穌的叮嚀》是為了幫助人們不僅能與耶穌永活的道連結,也與聖經中唯一絕對可靠、毫無錯誤的上帝話語連結。

莎拉致力使其靈修著作符合這不變的標準。許多讀者都曾分享莎拉的著作幫助他們在上帝話語中得到成長。就如莎拉在《耶穌的叮嚀》前言中寫的:靈修日誌,就是要慢慢細讀,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一邊翻著聖經。

莎拉堅守聖經,屬改革宗派,她擁有路易斯的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輔導與聖經趼究的碩士學位。她是美國長老教會(PCA)的會友,她的丈夫史提夫是依教規任命的牧師。史提夫與莎拉仍隨教會持續在世界各地宣教。

莎拉花了無數時間在主面前靜默、禱告、讀經與背誦經文。她特別享受與主親密的時刻,並持守每日為讀者禱告祝福!

 

前言
耶穌的呼喚

我首次經歷神的同在,是在一個精緻美麗的環境中。當時我住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上小村莊(艾峰村)裡的一個基督徒社區,正從事於研究的工作。這裡是一處庇蔭所(L'Abri Fellowship),一個由法蘭西斯.薛華(Francis Schaeffer, 1912-1984)與妻子伊迪芙(Edith)創始於瑞士的國際學生團契事工的分支。當我在庇蔭所時,我自由自在地探險周圍有如仙境的環境。那時是冬末,正午的太陽暖到可以作日光浴。但積雪之深還是無法融化。由純白之雪反射出的燦爛陽光,潔淨了俘虜我心中多年的黑暗。
每天我都爬上陡峭的山坡,欣賞令人心靈愉悅的美景。當我站在山頂,我會流連忘返於一覽無遺的美麗山景。在我腳下的是我所居住的村莊,從這高度俯瞰,一座尖頂教堂巍巍聳立在其中。當我旋轉一百八十度,就可以看見日內瓦湖遠遠在我腳下,湖面上折射出耀眼的陽光;似乎在向我大聲問安。而我抬頭仰望,則看見冰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頂環繞著我。我讓身體轉啊轉,用雙眼與有限的心智,盡情地飽覽美景。
  
超越知識
身為大學教授的女兒,我一直受到鼓勵要博覽群書與獨立思考。我在衛斯理(Wellesley College)女子學院主修哲學,也幾乎快完成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碩士學業。幾個月前,我哥哥曾要我閱讀薛華所著《理性的規避》(Escape From Reasons)一書。令我大為驚喜的是,這本小書回答了我早先棄之為無法回答的問題。吸引我來到這純樸之地的,正是薛華教導的知性品格。雖然引我到這地的是我對真理的追求,但幫助我對神敞開心靈的,卻是神榮耀的創造。
有一天晚上,我逕自離開了舒適溫暖的農舍,獨自走在白雪靄靄的山中。我走進一片樹林的深處,感到自己是何等地渺小;而深自敬畏於這片寒冷的月下之美。林間空氣冷冽乾燥,吸入時覺得寒冷刺鼻。突然間,彷彿有一股溫暖包圍著我。我感受到主愛的同在,不由自主地回應呢喃著:「甜蜜的耶穌。」如此的表達對我而言極不尋常,使我震驚於自己竟能如此溫柔地對耶穌說話。當我細想這簡短的溝通時,我發現這回應來自於一顆改變的心;在那一刻,我明白我屬耶穌。這遠超越我所尋求的知識解答。這是和宇宙創造主之間的情感關係。
往後一年,當我回到美國,我又再次與耶穌的同在相遇。我正因著失去一段認真的交往關係而悲傷,並質疑身為基督徒,是否真能使我的生活品質有所不同。
當時我在維吉尼亞州擔任技術文件撰寫員。我被差派前往亞特蘭大(Atlanta)參加一個會議。我雖盡職地接受了這份任務,卻毫無熱忱地登記入住了旅館。當我獨自在房間時,一陣強烈的孤單感襲捲了我。因此,我開始漫無目的地遊蕩在亞特蘭大的街道,試圖逃避獨處。我在路邊書攤瞄見了幾本書,並被馬凱倫(Catherine Marshall)所寫的《神恩浩大》(Beyond Ourselves)一書所吸引。當晚我讀了這本書,不再感到孤單。我在房間的床邊跪下,感受到一股巨大神同在的愛與平安臨到我。我知道耶穌與我同在,並能感同身受我的心痛。這無疑是我在阿爾卑斯山遇見的那位「甜蜜耶穌」。
爾後的十六年,我過著許多人認為是一種模範基督徒的生活。我進入聖路易(Saint Louis)的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獲得輔導與聖經研究的碩士學位。我在那兒遇見了外子史提夫,他是派遣至日本的第三代宣教士。畢業之後,我們花了兩輪四年期在日本從事植堂工作。我們在第一期的期間裡,有了一個女兒,在休假返美期間;又有了一個兒子。在我們兩輪的服事都結束後,我們返回美國待了三年。我們定居於亞特蘭大,史提夫在當地一間日僑教會服事,而我也繼續在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攻讀輔導諮商學位。
我受訓課程的一部分,就是要在亞特蘭大區一間基督教輔導中心裡工作。能夠幫助深受傷害的婦女在基督裡找到醫治,是我深感珍惜的寶貴經歷。我也感謝恩慈、又有愛心的丈夫,以及我們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喜樂。然而,在那十六年裡,卻再也沒有任何「與耶穌同在」的真實經歷。
新的尋求:與神同在
1990年夏天,我開始一段新的尋求。我著手鑽研一本靈修書籍: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所著《與基督同在的祕訣》(The Secret of The Abiding Presence)。該書主要在表達神的同在,本應是基督徒持續不斷的經歷。慕安德烈強調分別時間在靜默與不間斷的合一裡與神獨處的重要性。
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正好處在人生中一個沒有規畫的階段裡。當時我們正在等待澳洲簽證批准下來,以便我們能開始服事墨爾本日僑教會的事工。我辭去工作準備移居海外,努力地調適失去全職輔導工作的失落感。在這重大改變之中,我開始認真尋求神的同在。每天的首要之事,就是準備好聖經、靈修書籍、禱告日誌、筆與咖啡;單單地與神獨處。當我等候神的同在,祂就開始對我顯現祂自己。與神獨處的一兩個小時;似乎太過短暫。
當時我所面對的未知,加深了我與神的親密。外子與我不知要多久才能拿到澳洲的永久居民證,那彷彿是遙遙無期的等待。那段期間我動了四次手術,包括兩次黑色素瘤手術。在那艱困的等候時期,也在飛往澳洲感覺永無止盡的班機上,一節安慰的經文始終伴隨著我:「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以賽亞書五十五章12節)
我們在澳洲安頓下來並開始服事。我幫補史提夫在墨爾本建立史上第一間日僑教會的事奉,但我的主要服事是為澳洲婦女提供輔導諮商,她們當中有些人來自可怕的受虐與屬靈綑綁之中。
我們的多元事工使家人陷入激烈的屬靈爭戰,因此,我每天早晨都會禱告尋求神的保護。有天早晨我禱告時,看見神正保護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先看到我們的女兒,然後是兒子,接著是史提夫,都被金色光芒般神保護的同在包圍著。當我為自己禱告時,突然間,我整個人籠罩在燦爛的光明與深刻的平安中。當我經歷神如此強有力的同在,我已完全失去了對時間的概念。我並未尋求這般經歷,但我心懷感恩地領受並因此得著力量。
才不過兩三天後,一位接受我輔導的亂倫受害者,開始憶起撒但教的虐待儀式。這種撒但崇拜包含使受害者(通常是年幼的孩子)遭受極邪惡與羞辱的折磨。這位勇敢的受害者與我一同走入她記憶的黑暗中。但神為了預備我進入這更深的黑暗,之前就先讓我沐浴於祂同在的榮光裡。我發現那段經歷神同在的經驗,不僅是為了我的益處,也是為了預備我去幫助人。
就在同一年(1992),我開始閱讀由兩位不知名的「聆聽者」所著《神的恩召》(God Calling)一書。這些女子操練安靜等候神的同在,隨身攜著紙、筆,記錄下她們從神領受的信息。這些信息以第一人稱寫出,用「我」來表示神。當我住在日本時,有人從美國郵寄了這本書給我。當時我還沒閱讀,但我在兩次跨國搬遷中都保留著它。六、七年後,這本小書成了我的珍寶。它使我對「活在耶穌同在中」的渴望,能夠繼續的銜接。

從獨白變成對話
接下來的一年裡,有個念頭閃現:是否我也同樣能在與神合一的時光中領受信息。我撰寫禱告日誌已經好幾年,但這是單向溝通,全是我一人獨白。我知道神透過聖經與我溝通,然而,我對祂的渴求更多、更深。漸漸地,我會在特定日子想要聽到神親自對我說話。因此,我決心執筆寫作、傾聽神,並記錄一切我相信祂對我說的話。剛開始嘗試時覺得很彆扭,但我確實領受了信息。那是一句簡短、出自聖經且切合實際的話。它表達了與我生活現狀相符的主題:信靠、恐懼與親近神。我把它寫在禱告日誌上作為回應。
我的禱告記事從獨白變成了對話。很快的,信息更豐富地湧出,我也買了本特別的筆記本記錄下這些話語。這種與神溝通的嶄新方式成為我生活的主要焦點。我知道這些內容不如聖經經文啟迪人心,但它們卻幫助我更親近神。
當我默想神時,我不斷從祂那兒領受關於個人的信息。我生命的光景愈艱困,就愈需要造物主勉勵的指引。靜坐在神的同在中,與我在默想時光裡點滴拾起的寫作一樣重要。事實上,有些日子我只是與祂坐著一會兒,什麼也不寫。在這些定睛於神的時光裡,我可能在祂的同在中經歷「滿足的喜樂」(參閱詩篇十六篇11節),也可能單單享受祂溫柔的陪伴並領受祂的平安。在這些執筆靜默、傾聽神的歲月中,我發現祂平安的主題,逐漸成為我寫作的重要部分。我確定這種趨勢,部分反映了我個人的需要。然而,當我更多了解周圍的人時,我發現多數人也都渴望耶穌平安的恩膏。
改變我生命的一節經文,就是「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四十六篇10節)「靜默」的另一種解讀就是「放鬆」、「放手」與「別再苦幹」。這是神迷人的邀請,要我們卸下憂慮並尋求祂的同在。我相信神甚至比我們更渴望與我們獨處的靜默時刻。我也相信祂仍對聆聽祂的人說話(參閱約翰福音十章27節),而我在這方面也不斷倚靠聖靈的幫助。就如派克(J. I. Packer)在其著作《天父愛你》(Your Father Loves You)中所說:「當我們在神的同在中思量時,神……就引導我們的心意。」
這項聆聽神的操練,比其他任何的屬靈訓練更加增進了我與神的親密,因此我渴望與大家分享我所領受的信息。在這世上的許多地方,基督徒似乎都在尋求耶穌同在與平安的更深經歷。隨之而來的信息表達出他們感受到的需要。當然,聖經才是神無誤的話語;我的寫作必須符合這絕不改變的標準。我從耶穌的觀點寫作;例如第一人稱(我,我的)就是指耶穌。而「你」則指的是讀者你,因此寫作的形式就是,耶穌正對你說話。
我同時在每日的內容裡附上了引用的經文。當我聆聽神,聖經的經文常會造訪我的心,而我將它們交織入我的信息之中。來自聖經的話語(有些直接引用,有些經過釋義)會以不同的字體標示。有些參考經句會如此標示,有些參照引用則較不明顯;我附上它們是為了增加讀者的閱讀深度。某些經文相當大量的出現於我的寫作裡,這是因為神經常使用這些經文鼓勵我使我得力,將我的視界由「至暫至輕的苦楚」(參閱哥林多後書四章17節)提升到祂永恆的眼界。
感恩與信靠的主題也經常出現於我的傾聽時刻。這些主題也經常出現在聖經裡,如果我們想要享受耶穌的同在與平安,心懷感恩與信靠是很重要的。
這些信息都要慢慢細讀,最好是在安靜的地方。我邀請你用寫日誌的方式,來記錄當你等候在神同在裡領受的任何想法或印象。記得耶穌是與我們同在的以馬內利。甚願耶穌以祂的同在及平安,不斷加增賜福與你。

莎拉揚
 

 

最近閱覽過的商品

買過這本書也買了

Scroll